保护中华民族的软实力

2016-12-13 8:58:19  81

v

保护中华民族的软实力


 

【主题词】:国家的强大,在于民族的强大;民族的强大,在于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团结,在于民族的凝聚力;民族的凝聚力,在于民族的信仰。民族信仰,支撑了民族,支撑了国家。一个没有民族信仰的民族,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民族;一个没有统一信仰的国家,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国家。

【关键词】:太昊伏羲陵庙会,民族,国家,中国软实力。

 

太昊伏羲陵庙会史来一年一度、整整一个月、每日一、二十万人,2008年二月十五日祭众达80多万人。这里汇集了中国人祖太昊伏羲的历史信息与中国本源文化信息,以历史性、历史性、全民性、民族性、延续性、自觉性、稳定性、持久性、连续性、全民性的特点绵延6000余年,尽管风风雨雨,经各朝历代一代接一代,以顽强的生命力传承下来了。其历史之久、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朝祖人众之多、祭祀地域之广、文化内涵之丰厚,不但是中国的孤例,而且也是世界的孤例。

这个盛大的祭坛具有一股不可冒犯的、惊天动地的力量。这是中国的力量,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这种力量化作中国人的信仰归依与精神归依,是顺从天道规律的王道,其敬天尊祖,孝上爱下,亲和左右,关系民族与国家这个盛大的中国祭坛遮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遮射出中华民族祖先太昊伏羲的伟大,遮射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遮射出中华民族的大统一、大团结、大和谐。这个盛大的中国祭坛遮射出中国的本源文化的顽强而永恒的生命力,遮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朽魅力。之所以能够盛大,这里有三个盛大祭坛的保护圈:

第一,中国历史保护圈。

在三代以来,以开始天子始五祀之祭,祭祀青帝、赤帝、黄帝、白帝与黑帝,即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太昊伏羲已排在了中国远古帝王之首。

从春秋孔子重建中国古史,在“六艺”之书中,伏羲己登上了“百王先”的中国古帝王世系的始祖地位。

在汉代又一次重建中国历史,以《汉书》法典形式,固定了、稳定了以太昊伏羲为首的中国古帝王世系,历史地再次给予了中国人祖历史地位的继承与肯定。

汉以降至明清各个朝代相承相从,而且或以三皇之首厚享祭祀,或以中国古史帝王之首享祀。从赵宋以后到明清,太昊伏羲以中国人祖享受国祭,标志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龙的子孙生生不息;标志着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明长存长青。

悠久的历史,有着历史悠久的伟大始祖,从历史记载看,代代传承,太昊伏羲是中国人祖、中华民族始祖,中华龙鼻祖。这个历史的保护圈,牢固地保证了太昊伏羲的始祖地位,成为历代伏羲故都淮阳中国人祖盛大祭坛的第一个保护圈。

第二,中国本源文化保护圈。

伏羲八卦——《易经》——伏羲文化——中国的本源文化。太昊伏羲是中国本源文化的创世祖,是中国文化的始祖,是中国文化之根。

在中国历史长河里,主导中国历史是文化,是儒道两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孔子在中国本源文化的基础上创立了儒家文化,老子在中国本源文化的基础上创立了道家文化,这是中国两支本源文化的主力军,儒道百家文化的源头都是中国本源文化。

中国本源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滥觞、基石、源头活水。

中国本源文化支撑了中国民族大厦的主要框架。文化决定信仰,决定精神,决定理想,决定思想,决定社会存在。这些全源自中国本源文化,而中国本源文化,源自中国人祖太昊伏羲。

中华民族文化不灭,中国本源文化不灭;中国本源文化不灭,中国本源文化滥觞存在,中国本源文化就会继往开来;中国本源文化长存,中华民族存在;中华民族存绵延长存,对中国人祖太昊伏羲的祭祀就会永恒长青。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是一个6000年文明从未割断的国家,我们的国家是统一的,我们的文化是统一的,统一的文化有着统一的祖先,统一的祖先有着统一的民族思想、精神、信仰,有着同一个民族文化大厦,有着同一个祖先的故都,有着共一个中国人祖坟,这就是几千来龙的子孙代代朝祖、年年朝祖,形成了中国民族文化保卫中国人祖太昊伏羲盛大祭坛的第二个保护圈。

第三,中国软实力保护圈。

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国人、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直到晚清之前,一直处于世界各民族的领先地位。之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有着自己独立的民族信仰、民族精神、民族思想与民族理想,这四者构成了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天下大统一、民族大团结的中华民族的软实力,使得龙的子孙千脉一系、万姓同根,共祖共宗,形成了中国民族文化保卫中国人祖太昊伏羲盛大祭坛的第三个保护圈。

中国人、中华民族的美德历史悠久,而且一代接一代地继往开来,不断地弘扬民族美德,不断地效发始祖功德,不断地弘扬民族文化,不断地给民族美德注入新的活力,以保持民族美德稳定、持久、发展、长青。

优秀的民族美德造化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以共同的民族心理向往天下一统的社会生活,喜欢王道乐土的安居乐业。关键是一代又一代龙的子子孙,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相承相传,一个最突出的民族个性与民族美德,是讲究一个“孝”字。其实,一个“孝”字把仁、义、礼、智、信全概括了。“孝”的实质是“忠恕”,是一个“中”字,“中”是儒家“中庸之道”内容的全面缩写,就是敬天孝祖,讲规律,讲大环意,讲大局,上继往开来的生生不息,讲报恩,不忘祖。由此生发了人之间的“爱”——博爱——施善——要爱人——爱人人,在阴阳平衡中寻求“三十六处都是春”的和谐人世间、和谐世界。

中国人祖、中华民族始祖是人根,好像一棵大树之根。各个民族是干,是枝,千家万户是叶。树根壮了,树根扎深扎粗了,必是大树;只有大树才有扎得深扎得粗的壮根;有了扎得深扎得粗的壮根,才枝繁叶茂,大树才能四季长青。但是一棵大树只有一个主根,只有一个根。我们中国人根、中华民族的始祖只有一个,是“中国、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五方之民”的共同祖先,是中国人之根,是中华民族之根。这是两千多年来的历史定论。中国人祖、中华民族祖先是统一的,只有一个。中华民族始祖关系整个中华民族,关系民族团结,关系国家的安定。乱根则乱祖,乱根则无根;乱祖则无祖,无祖则乱国;乱国则乱民,乱民则无一;无一则亡族,亡族则亡国。这是汉以降至明清王朝写在中国历史上的历史经验。

一个国家安定,不乱,一个民族安定,不乱,是信仰、精神、思想不乱,统一。在中国历史上,为什么公祭五帝?为什么公祭三皇?为什么出现中华民族大族谱?为什么不乱祭其中的一个?在明代,朱元璋为什么在全国废止通祀三皇,为什么御诏全国只有在太昊伏羲故都地河南陈州祭中国人祖太昊伏羲?这里说明了什么?当代,这里祭伏羲,那里祭女娲,那里祭炎帝,那里祭黄帝,那里祭夏禹,乱祖规模越大、等级越高、花钱越多、影响越坏、祸害越深,扰乱的是我们民族自己,乱了民族始祖,乱了我们的子孙,是我们自己乱自己,扰乱的是我们民族统一的思想、精神与信仰。这必将引起国人的思索……

文化是由人承当,并且反过来又作用于人,作用于人群,作用于社会。如果说文化丧失了对人的作用,就不再是活生生的文化。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民族文化,而民族文化的主体——是构成民族的全体成员。一个民族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构成民族的全体成员。人民群众在下层,既不在上层的政治精英,也不是在上层的文化精英。无论过去和现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永远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气象万千的人民群文化中,保存了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继往开来的精神生活,包括信仰、精神、思想等,寄托了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历史观,这是我们民族的命脉,作为保证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软实力,长流于6000余年的历史黄河。至于那些属于上层政治精英的帝王豪杰、文化精英只能是这一条历史长河中偶或激起的浪花,或是虚浮的泡沫。

我们要理解我们这个民族,要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和精神,就首先要理解人民群众,理解民间的历史和精神,理解盛大的中国祭坛意味着什么内涵。一定的文化制度确定了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设定了人们在世界中的地位,也设定了人们看待世界的立场。从而,就决定了人们对自我和世界的理解。

中国文化史、中华民族文化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的文化史。文化史其实中国思想史,天下关注的焦点是思想史。就文化形态学而言,思想在文化整体结构的上层建筑。文化的本身是人们在具体生活本身中所作所为所言所思,每时每刻都在大量的涌现着和消失着的人生百态、世间万象,诸如送往迎来、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等等,都是文化所表现的具体形态。这些全是人类生活的现象。指导人类文明的是“礼序”,这个“礼序”就是支撑人类文明生活升华的“思想”(礼仪、法典、谣谚等等), 制约、规范、引导了人们的具体行为,包括思维方式、感知方式、生活方式、交际方式、语言方式等等,它们使人们的行为成为统一的、有序的用以解释世界、解释人生意义的认知思想体系。这就是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等等,它赋于世界以意义,使人们的世界成为意义世界。

在长期的、具体的、一代接一代的长达6000年的在历史生活实践中,涌现并凝成的民俗仪节,这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积淀、总结、抽象、升华,它们流传于口头成为龙的子孙的共同心理,成了古训,著于竹帛成了典章,载入史册,历史地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制度“礼序”——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软实力。

 

注:

①选自杨复竣《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中国本源文化伏羲文化》·《中国祭祖史·第四章·第七节·第八节》,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