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 道仪门:对偶存在

2016-12-14 17:20:39  53

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有限的人对宇宙的认识是有限的,人类认识的与没有认识的远远不成比例。宇宙是什么?人类有很多假设,但是,我们的祖先所画伏羲八卦所发现的宇宙两个密码、宇宙天道却万古长青。人们常常寻天机,这大概就是天机吧!

凡是进太昊伏羲陵庙朝祖谒陵者,不论工商学兵,不论官员百姓,各种职业,各个阶层,寻求的是国魂、龙魂、民族魂、民族文化魂与人魂,一句话,寻求的是中国文化,寻求的是中国信仰、中国思想、中国精神、中国情操。这种民族的共同心理,于人则是修身,于家则是齐家,于事业则是盛大发展,于国则是治国,于天下则是平天下。

要想把人、家、国、天下治好,民族兴旺,国家繁荣昌盛,生生不息,关键是顺从天道、吻合规律。百姓焚表进香地祈祷、五体投地地虔诚,都是对老祖先的祈求,都想通过自己的虔诚之心,有所获,受到天道的呵护,以铸造信仰支柱与思想支柱,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种共同心理、共同意识、共同思想,是普遍的向好,譬如希望人生的路走好,希望把家治好,希望事业盛大,希望人祖爷保佑。其实,太昊伏羲几千年来都在保佑着龙的子孙,呵护着龙的子孙,毫无保留地公开了“伏羲天书”——伏羲八卦、《易经》。《易经》是告诉天下人如何走好人生的“天机”。太昊伏羲陵庙为什么有东天门、西天门?这是让人进“天门”。一个人不进“天门”怎么知天道?怎么能行天道?怎么能按天道规律说话、做事?一个不懂天道规律的人,行天道那是不可能的。所以,首先要走进“天门”,要心想,要心悟,要反省自己的人心,要从心底悟出什么是天道规律,这是起点,是一把金钥匙。

这把金钥匙是什么呢?就是“渡善桥”的“善”,“渡”过来了吗?向善了吗?立足于善了吗?朝祖谒陵也是以这个为根本点。一个向恶的人,一个危害民族与国家的人,哪怕他天天来给人祖爷烧香,天天成捆成捆地烧长香,烧高香,也永远悟不到天道,永远不会得到天道的那把金钥匙,人祖永远不会保佑他,其肯定要遭受到“天杀”,不会有好结果。一个人要有善根,只有在一个根本的起点——善根之上,才能走进“天门”。

踏主神道38丈,穿御带河、御带石桥,即为道仪门。“道仪门”语出《易经·系辞上》:“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也,天地设位,而易行乎中矣。成性存存,道仪之门。”这里孔子说,《易经》讲的天道规律,已经达到极致了!《易经》本来是圣人用来提高自己的德行、壮大自己的事业的。要成功,伏羲庙道仪门必须以谦卑的礼仪着手,崇拜上帝效法天道。谦卑的礼仪,必须效法自觉承奉天命的大地的德行。天地上下的位置既已设定,《易经》所讲天道的道理就可以在天地间普遍施行了。天生人,人性来自于天。只有不断地效法天道,才能进入道仪的门户,这是完成德业的根本。这里说明中国本源文化是人类道德之源。

道仪门又称“广径门” “通德门”,始建于明代万历三年(1575年)。

何为“道”?《易经·系辞下》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宇宙天道有两个密码,一个是阴码,一个是阳码。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左手为阳,右手为阴。天上有太阳,有风雷雨露,万物天生;地上有山川河流,有动物、植物。然而,天能够离开地吗?地能够离开天吗?天离不开地,地离不开天。天是伟大的、刚健的,能生万物,只是天生,没有地长,没有大地的哺育,万物是不会生存的。但是,大地的包容是伟大的,能长万物,没有天生,没有阳光雨露,何万物之有?这两个密码,在伏羲八卦中称阴爻、阳爻,不同的排列组合得到八种符号,是为八卦,八卦不同的组合排列,生出六十四卦,衍生出万物生成的秩序。宇宙间的一切现象变化,无不是阴阳两码相互对应变化作用造成的,如天与地、明与暗、刚与柔、强与弱、男与女等。阴阳对立,有黑有白,有上有下,阴阳相辅,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万物万事对偶统一,是相偶和谐,有光明面,也有黑暗面,有好人,也有不好的人,有好事,也有坏事,有成功,也有失败。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存在十分明确,但又必须会合,才能成立。在阴阳的变化中,阴退阳进,阳隐阴现,多少虽不一致,但是必然要交互作用,相反相辅,相反相成,而且循环不已。这就是天道——《易经》的真理。继承这个法则就是大公、就是善德,使天道法则具体形象化就是天赋的人性。这就是说,天道存在于人性中,这样的人性必是“至善”。

天道是固有的,规律是恒定的,像谁造了人,人为什么有五官、五脏、五指、五趾,有十二经脉,这就是天道。

天是圆的,地是圆的,日是圆的,月是圆的,人身是圆的,不论是何生物,不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走的,还是水里游的,连草木都是圆身。圆,是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圆中有柔,圆中有刚,圆是天道。万物都是由无到有、由小到大、循规蹈矩、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地发展,这就是天道。

天左旋,地右转,物极必反,盛大必亡,无小无大,无弱无强,其小无内,其大无外,这就是天道。

孔子在《易经·说卦传》说:“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什么是天道?孔子说,对天道来说是两个字——阴阳,这是万物组合成万物最基本的元素。对于地道来说是两个字——柔刚,承天受命,才能创造万物。于人道,也是两个字——仁义,具有仁义二字,才能成就事业。道是天道,是规律,道是一种规律,是一个途径,是一种方法,形而上者谓之道,是超越形器之上的宇宙法则。

老子在《道德经》释“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玄而又玄,众妙之门”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大道坦坦,去身不远,求之近者,往而复返。”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不可闻见,不能名状,不可触摸,“无状之状,无物之物” 。前汉《董仲舒传》说:“道者,所由适于路之治也。”《广韵》说:“理也,众妙皆道也,合三才万物之由也。”人,天天与天道打交道,用天道,但不少的人不知天道,不认识天道,甚至不行天道。对于天道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孔子在《易经·系辞下》说得好:“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天道是人类生活的准则,老百姓天天在用,却不知道,只有少数智者才知,这不能不为国人的一大遗憾,这是民族的悲哀呀!

“表仪即设民知方”,“仪”为测量用的标杆,民众都知道普遍的礼仪。“仪”,这里释为标准、准则、法度。“道”与“仪”联用,称“道仪”,是什么意思?是指天道的准则与法度。“道仪门”是人世间天道准则之门,人世间规律法度之门。

天道的“道”,是天公,是那位苍天化身的上帝主持的公道。什么是公道?公道是大家平等,大家一样的待遇。万物不是都在分享上帝一份公允的阳光吗?所以,天道就是天德。“德”字是象形字,左是“双人”旁,右边,是“十四人一心”,双人一倍,是“二十八人一心“,天上有二十八宿,天上二十八位神仙一心,不是天道吗?

老子的《道德经》应是《德道经》,是《易经》的诠注。天道又称天德,地道称地德,人道称人德。人,要养德、行德、彰德,尊重礼仪、自我克制,这是德行的基础,教尊谦虚是德行的把柄,返回原始的本性是德行的根本,持之以恒能使德行稳固,克制欲望才能修养德行,向好向善才能使德行更充裕。在困境中,要择善固德,明辨德行。天变地变,要因时利尊,使德行能够制宜。

道仪门的“仪”,刘安在《淮南子》释说:“设仪立度。”《荀子》说:德者,《音韵》说:“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纯懿之称也。”道德者,是说只有善美正大光明纯懿的人才能得大道。“道”与“德”相连曰“道德”,有道有德,有德有道。人有正道,方有大德。人无正道,其德何存?

天道就是天德,就是天覆地载、天旋地转,就是按天道行、依天德走。所以天德是大公,不能偏向,不能越轨。偏了向,越了轨,在天上失去了和谐,要发生星球大战,在人世间失去了和谐,就会重利忘道弃德,就要勾心斗角,发生战争。道与德相连,德与礼相依,道仪门之所以称“通德门”,可见德可通达天道的妙境。

道仪门高两丈四尺,硬山式,面阔三间,进深一丈六尺,六架椽,三门砖卷,清水大脊,龙形正吻,垂脊有兽,兽前饰鱼和海马,兽后饰天马和龙。灰筒瓦覆顶,龙纹勾头,凤纹滴水。建筑最简陋,连个歇山式也没有做,是个平常的硬山式,简朴极了,这是为什么?其实,这是寓意道仪已在其中了。世界最完美的是朴,朴是真,朴是事物的本来面目。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是简单。简单是真的标志,复杂的东西是没有认识的东西,一旦认识了,就简单了。

凡是要成就“大业”的人,要开“天门”。

“天门”开了,从“天门”走进来了。走进天道准则的道仪之门,要继续朝前走,做个高素质、高层次的人。穿过道仪门,沿主神道北行36丈,即为先天门。“先天”就是继续在阐释什么是高素质、高层次的“先天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