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中国祖先信仰生生不息

2016-12-14 17:48:10  28

历史是时间,也是空间。生命是时间,也是空间。人只要想到时间,就不会浪费时间,就会正确对待时间。没有时间,就没有空间;没有空间,就没有立身之处。一个正确对待时间的人,是一个正对待生命的人。一个正确对待生命的人,一般地说,是能够行天道、走上规律的人。可以放心地相信,历史老人走在天道上,然而历史老人慢腾腾地,不紧不慢地,没有言语,只是默默地走。各朝历代都在刻意打扮着这位衣着朴素的老人,老人并不在乎,慈祥地笑笑,不知是否定还是肯定,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老人心里一定说,可爱的子孙,别跟爷爷开玩笑了,哪有这样打扮爷爷的呢?但是子孙刻意炫耀自己,还是不厌其烦地打扮着历史老人。耐心的老人对子孙是爱抚宽容的,同时也是无奈的,老人没有发火,任子孙们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花旦,老人毕竟老了,哪里像花旦,不伦不类吧。只有圣贤才知道历史老人的真面目,老人说,还是有希望的!历史老人应当是“神”吧!

世界上有物质,有生命物质,人就是一个生命物质。常常有人问人最多能够活多少岁?中国文化可以这样回答,人的生命用伏羲八卦计算,应当是120年,这是大限。但人难以厚享120岁,为什么?那是七情六欲把阳寿折了。通常的说法,儒家的七情是“喜、怒、哀、惧、爱、恶、欲”,医家的七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欲的概念首先由《吕氏春秋·贵生》提出:“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那么六欲到底是什么东西?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见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教就会,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但佛家的《大智度论》的说法与此相去甚远,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本来七情六欲与生俱来,本不应当损人寿命,问题出在一个“过”字上,如果把适度的七情六欲的指数设为0,人世间为了名利,其指数不是0,而是上百、上千,甚至上万,那就太过了!人是有限的人,头上有桂冠,背后有金山银山,超过了人正常的负担,人体结构组织承担不了,生命系统就要报警——违背人的规律。报警就是生病,生病就是人体组织损坏,岂有不折寿之理?

远古时代,人“饱而弃余”,是不要多余的财富的,没有财富包袱。后来,人类的文明程度提高了,三餐一宿,也很简单。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文明的进步,人把自己搞得越来越复杂化了。

近代科学大发展,人类生产力大提高,世界格局大改变,社会大进步,信仰崩溃,道德缺失,人心不古,世人盯住了物质,盯住了钱,执着心强,日日放不下,处处放不下,千方百计追名求利,贪得无厌积累过剩的财富,成为千万富翁不够,要成为亿万富翁,还要成为千亿、万亿富翁,恨不得把地球上所有的财富都聚集到自己手里,恨不得主宰全人类,恨不得把天下的美女都绑在自己的裤腰带上,以此为贵、为富、为强、为大。于是乎,不可一世,忘记了人本,把与人类共生的天、地、人合一的生命链破坏了。搞破坏的同时,还理直气壮,大不可阻遏。实际上,他背上那么沉重的名与利的包袱,把自己压在大山下了,在毁灭他人的同时,把自己也毁了、也伤了,但自己却不知道。人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认识到自己无知。“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关注的第一位的问题是生命,在认识宇宙、认识规律、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同时,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认识人是什么,生命是什么。地球是有限的地球,地球资源是有限的资源,人是有限的人,人的自我享受是有限的享受,你极富了,你极有了,他就要穷了,他就少了,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就产生了,这是于当代而言。于未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资源享受,上帝对地球资源分配与人类成正比,本来一代人只能用一代人有限的资源,把未来人的资源多占了、破坏了,我们这代人如何面对我们的子孙?

中国是规律治国的国家,中华民族是规律治理民族的民族,中国要生生不息,中华民族要生生不息,就要立足于规律,立足于生态,立足于生命,才是对我们自己负责,对民族负责,对国家负责。生命不是财富,生命不是金钱,生命在天道中,在规律中,孔子说在“神明”中。“神明”是什么?时间老人应当是“神”吧!

宇宙太大了,人的认知太少了。世界上很多问题至今没有人作出回答,譬如宇宙是怎样形成的,人是从哪里来的,生命是怎样诞生的,意识是怎样形成的。等等。尽管当代那些尖端人物作了种种“假设”,但实际上仍给不出“先有公鸡还是先有母鸡”的答案。人类想生存,必须认识宇宙、认识世界、认识万物、认识规律。宇宙之浩瀚,日月星辰之神秘,风雷雨电之神威,产生许多神乎其神之“神”。

天上有“天神”,主宰天下人间万有,是永恒的、是无限威严的。太阳,主白天,是太阳神,月亮。主黑夜,是月亮神,还有风神、雨神、海神。人为什么崇拜龙,龙在云天里,能兴云播雨,能发出惊天动地的雷鸣,能擂响天鼓,龙成为天的代表——雷神,成为伏羲氏族的崇拜。

由于人还没有真正认识宇宙,所以把“神”看得太神秘了。人视宇宙为天,其实,地球也是天。人在地球上,地球是第三大行星,人即在天上。若在天的是神的话,那么,人也是神,人还是个了不得的“神”。但人对生存的很多问题没有认识,把未认识的神化了。

在人类历史上,古今中外都一样,“神”是人的意识、精神的客观反映,“神”是人类群体精神的主宰。“神”是那样的虚无缥渺,但是人类认为“神”客观存在;“神”是那样遥远,那样近得如在跟前,又是那样平常得不可想象、不可思议,但人类视“神”是解除忧难的灵丹妙药,而且具有生杀大权,被敬畏,“神”为救世主。这种“神乎其神”的神明,对于治人、治世来说,具有广泛的天下性、不可替代的人民性、深入人心的决定性、与人类相伴的历史性、与人类长期厮守的传承连续性、不以任何政治力量改变而存在的永久性,古今中外没有哪一种“主义”、哪一种“思想”,能够起到“神”在人类史上的作用,为什么?因为“神”反映了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是阴世界。阴阳两个世界是伏羲八卦的核心理论,是《易经》的核心理论,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理论。遗憾的是孔子“不谈怪、力、乱、神”,只讲生不问死,忽视了一个世界。

“神”“神明”创造了宇宙,创造了宇宙万物,“神”“神明”是什么?是老子所说的“道”,孔子所说的“天道”,二子说的就是规律。

在“神”“神明”面前,请不要发狂。不要说一个人,就是人类在宇宙面前、在规律面前,也显得太渺小了,那是泰山之撮土,沧海之一粟!

在“神”“神明”面前,请不要自大,不要以为什么都知道、都懂,因为哪怕是那些当代人类精英,认识的也太少了,没有认识的太多了,人类认识的与人类没有认识的,远远不成比例,首先要明白自己的无知。

在“神”“神明”面前,请不要卖大,请不要胡言乱语,说那些白痴或疯子的话,至少说那是不敬不恭。我们不是“神”的无限崇拜者,或神崇拜主义,要认识这是一个历史大课题,是一个人类大课题,也是一个当代的大课题。我们不要浮躁,要冷静下来,闭上眼睛想一想……“神”“神明”是什么?在甲骨文的卜辞中,没有“神”字,只有“申”字。“申”指的是云天中闪电屈伸的形状,此字后来加“雨”字头为“电”。如今简体字仍为“电”,实合原意。雷电惊天动地,宇宙的威灵最为显著,这是什么?这就是“神”。看得到“神”吗?一闪即逝。摸得到“神”吗?神是触摸不到的。有“神”吗?在云天上。甲骨文出现在殷商时代,距今4000年。在殷商时代,“申”字加“示”旁,“示”,指祭祀。“神”,人类敬畏的是天神,所以汉代许慎《说文》中说雷电是“神也”,此说与古意的解释相合。雷电来自于天,来自于宇宙,是天神上帝显威。古人对天神皆称“帝”,即上帝,这是中国人称宇宙神为“上帝”的古老记载。

在距今4000多年的殷商时,卜辞中很多这样记载,诸如:“今二月帝不令雨” 《云铁藏龟 》。“羽癸卯帝其令风”《云铁藏龟 ·乙》。“羽”就是《尚书》中的“翼”。“庚戌卜贞,帝其旱”。(《云铁藏龟·前》)这是中国人称始祖是上帝的古老记载。上帝不是殷商时代的发明,在没有文字的伏羲时代,或者更早就已经在人类史上存在了。《礼记·曲礼》说“措之庙,立之主,曰帝”。汉代郑玄注说“同之天神”,实属古义。卜中说“贞帝于王亥”(《云铁藏龟·后上》)。王亥是商先公里面最显赫的一位祖先。我们从这里可知,天上有上帝,人世间也有上帝,那就是始祖。甲骨文中有“帝”,《尚书》中也有“上帝”的出现,如《尚书·昭诰》中的“皇天上帝”。《诗经》中也有“上帝”的出现,如《诗经·大雅》的“皇矣上帝”,先秦文献资料中的“上帝”就更多了,“上帝”上天的“天神”,“监观四方,求民之莫”。天下的信仰,作为民族始祖厚享天神之祭了。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经过长期的观察实践,人类对宇宙自然进行认识,也对宇宙大自然进行解释,人世间才认识了上帝,产生了“人世间上帝”,认识了人世间的“神”,产生了人世间各式各样的“神”。人类以此寻找生存之道,视为短暂人生的必需。几千年、几万年、几十万年都是这样,这是对大自然的认识与解释,这是人类生存的靠山与精神寄托,这里没有什么界限,更没有正确与否,只是在不断地探究中求生求知。

上帝是人类信仰,上帝是神。神看不见,时时都在;神摸不着,处处都存在。神似乎长有千里眼,生有顺风耳,不论黑夜白天,不论刮风下雨,只要人做了害人的坏事,神立时就看见了,只要人诽谤人、说人坏话,危害人群生存,神立即就听见了。大神为天下,不是为哪一个人,神堂堂正正、公正无私,岂能容许破坏天地秩序、破坏人间秩序的是存在。或轻轻吹一口气,便一阵轻风吹来,就能整治邪恶;或慢慢闭上法眼,或树叶一动,危害人类的害群之马,就要遭受到神的严惩了,这已成为古老的代代传说。

人类害怕惩罚,不敢亵渎神,敬畏得战战兢兢,人不敢百无禁忌,不敢为所欲为,不敢诽谤人,不敢加害于人。于是历代有圣贤,传道传神,要人走在天道上,心必善思,行必善为,对神敬,对祖孝,对友忠,对兄弟姐妹爱,对左右视为兄弟,对上对长视为父母,只有这样,才能受到神的嘉奖,神才会恩赐人幸福的人生、美满的家庭、兴旺的事业。人们这样想、这样做,各安其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社会就安宁,这就是一代接一代人类的追求。

人类在求生的过程中创造了神,神与历史同步,一代代传下来了。对于神,各民族人民都不生疏,都有相似的神。“神”是主宰人类的精神符号,正是有了各式各样的神,人类才有了敬畏,才有了人生秩序、伦理秩序与社会秩序,知了天地,知了上下,知了左右。各代都有各代的王法,“神道设教”这张王牌一代接一代地传承,所以“神道设教”是古昔治世的普遍法则。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中国在“神道设教”上有自己的特点。伏羲历经了氏族部落、部落、部族联盟,而“王天下”。千古以来人们认识宇宙是天,天上有上帝,部族联盟酋长是唯一能与上帝沟通的“人世间的上帝”。“三皇五帝”都是这样,他们是各个时代的部族联盟酋长,同时他们又是各个时代的上帝。伏羲本身是人,是“天下王”。别人为什么不是,唯伏羲才是?是天意。宇宙间有上帝,人世间有上帝。伏羲结网罟、画八卦、制嫁娶、正姓氏等王业昊昊,别人为什么不能,唯伏羲才能?天意。天上人间相通,人世间有上帝伏羲,把天意都揽了,全知了,传通了。“人祖”与“人世间上帝”的双重身份,一直在传承,世世代代都是这样。

“天人合一”是古人的宇宙观与世界观,在伏羲八卦中记述得清楚,明明白白地告示后人,这就是乾卦中的三爻三画,上是天,下是地,中是人;同时上画是天道,下画是地道,中画是人道。天神与人神相合,神与人相合,天与地相合,天地八方六合,构成了一条“天、地、人合一”的生命链,这是中国神、祖、人三者合一的宇宙天道,也是中国文化。从无文字的传说时代到有文字的信史时代,一代代相承相传,记在世代中国人心里,写在中国的古书上:

1.伏羲首先是人,是“天下王”;2.伏羲是人世间的天帝;3.伏羲是中华民族始祖;4.伏羲是中国人祖。这就是伏羲的四重性,也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四重性。

中国信仰上帝的历史,从太昊伏羲算起,距今8000年,历三皇五帝,历夏、商、周,一直是上帝信仰支撑着天下,支撑着中国。中国是一个信仰天帝——上帝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个信仰上帝的民族。                     

按照中国史界的习惯看法,大同社会社会资源公有,社会财富平均分配,人人平等,但到了奴隶社会,天下属于奴隶主的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从周代文献资料可知,周朝的“亲亲封国”“五等之封”“大宗小宗”,反映出天下有奴隶主、贵族、奴隶之分,已经不存在平等,天下私有,社会财富不存在平均分配。周敬王东迁之前,“礼崩乐坏”,天子不像天子,诸侯不像诸侯,周朝开始衰落了,天下大乱,开始了诸侯混战,天下怨声载道,埋怨上帝。尊敬的上帝,我们那样的尊敬你,为什么不保佑我们,给天下公平呢?上帝信仰崩溃了,天下不再信仰这位大神了。这里反映中国历史直至周代仍然信仰上帝。但春秋战国以后,文献资料中几乎没有“上帝”二字了。这个史实说明:

1.周之前中国是个信仰上帝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个信仰上帝的民族。

2.从春秋战国以后,中国信仰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不再信仰上帝。

春秋战国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大转型时期,中国不再信仰上帝,作为一个国家,信仰不可缺失,春秋战国后的中国信仰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说到孔子了。春秋末年,孔子在《易经·说卦传》中说:“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孔子用简单的一句话,把天、地、人与宇宙大自然的源流、地位、关系说清楚了,把中国人从上帝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了,把中国上帝升华,释为“天道”。天道是阴阳变化生生不息的规律,万物来自于天。地是由天生,由宇宙变化形成的,人来自于天,人在天地之间,上离不开天,下离不开地。天道之阴阳是万物化生之源,地之道是天之道的化生曰柔曰刚,大地负载万物是万物生生不息的滥觞。如老子在《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此诠释伏羲八卦,诠注伏羲易,把万物的来源说明白了,把万物同道归一于天道,归一于规律,把天道——人道释为“曰仁曰义”,准确无误地使上帝贴近人类,把历史上的上帝一下子化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法则。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天道信仰继上帝信仰在中国安家落户,不论如何改朝换代,没有变化,一直在支撑中国。

中国人祖太昊伏羲陵庙是中国信仰的象征,集中反映了“天道设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内涵深厚。

1.太昊伏羲陵墓

伏羲崩葬了,万物归土,人没有了,陵墓在,事死如事生,龙的子孙以为伏羲灵魂不灭,历代祭祀,祭祀如人在。龙的子孙的祈祷,这位老祖先全听到了,而且还会给予明断与佑助。

2.人祖伏羲成神

太昊伏羲稳坐在统天殿的神龛内,接受世代龙的子孙虔诚的祭祀,倾听着人世间的风风雨雨,这说明伏羲是神。如果伏羲不是神,伏羲是人,怎么坐到了神龛里呢?

3.盛阴朝祖

每月农历初一、十五,每年农历二月,伏羲都享龙的子孙的厚祭。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时间?《易经》用阴阳两个码全说明了:中国文化认为世界是阴阳两个世界,世界是阴阳两种物质生生不息、发展变化、能量转化、循规蹈矩的结果。农历初一、十五,每年农历二月是阴气最盛的时刻,这时在阴间世界的伏羲阴气最盛大,对阳世界看得最清楚、听得最清,这是朝祖谒陵者的神秘之所在。

4.祭祀有神

祭祀中国人祖伏羲是合乎天理人情的圣事,祭祖的形式是各种各样的,统统涂上一层神的色彩。

(1)祭祖的舞蹈用的经挑,即龙、凤花篮,平时动不得,不能轻易拿出来,要放箱子底下,百姓认为是“圣物”,否则会得罪神灵。

(2)太昊伏羲陵泥泥狗被认为是祭祀的圣物,祭祖后买得泥泥狗,回乡后放到井里,人喝了井水,就能治好百病。

(3)太昊伏羲陵庙及太昊伏羲陵的一撮土、一片树叶都具有治病的功用。

(4)人祖伏羲简直就是千古不灭的“包青天”,这位老爷爷最公正、最公平,能佑助子孙逢凶化吉、避灾消难。龙的子孙来到了伏羲陵庙,默无声息地祈求,似乎老祖先能够给予满足。

(5)心目中把伏羲当作神,用精神之神信息与伏羲沟通。

(6)心目中把伏羲文化因子当作一种“神”,向伏羲索取天道,以自己信仰的伏羲文化因子进行沟通。

5.配观配神

太昊伏羲陵庙是中华民族的祖庙,龙的子孙朝祖谒陵这是一个阳世界,同时也是一个阴世界,中国各路大神共聚,但以伏羲为主,突出中国始祖,伏羲坐在主神道的太极统天殿就是证明。陵庙有各式各样的神有三个系统,一是伏羲系统,二是玉皇大帝系统,三是中华民族英雄。在陵之西有三观:一是玉皇观,观主是玉皇大帝;二是三清观,观主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与道德天尊;三是天仙观,观主是西王母。在陵庙之东有三观,一是老君观,观主是老子,老子是中国的大智之主;二是岳飞观,观主是中国民族英雄岳飞;三是火神观,观主是中国火神燧人氏。各路神仙,也都来到了太昊伏羲陵庙,在中国人祖伏羲统领之下,成为中国学堂的“教授”了。他们的“专业”授课内容,是其他各神所不能代替的,而且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绝对的权威。不唯如此,他们还有严格的分工:

玉皇大帝——总统万天,统领万神,总管宇宙天道。

西王母——执行天道,真善美的大神。

伏羲——人世间的天帝,统管人世间,人道的制造大神。

女娲——执行人道,人世间真善美的大神。

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总管天外三界的大神。

老子——中国的道德大神。

岳飞——中华民族英雄大神,做人、治家、卫国安邦的楷模,中国民族气节的样板神。

燧人氏——为人世间送火,为天下人人造福的始祖神。

从“神道设教”的角度看来,太昊伏羲陵庙简直是一个神的大世界,这里汇集了中国所有的大神,这些大神的神道在伏羲的故都、伏羲的长眠圣地、伏羲的庙宇、伏羲的庙会上历来神道苍苍,神秘肃穆。从神的角度,布就了一个中国历史最悠久、场所最大的神教殿堂。

6.守宫

一些对神许 “大愿”的诚男信女,因父母或者自己的亲人,更多的是自己本人,遇到了不可抗拒的大灾难,例如父母大病不愈、儿女有灾,而长住太昊伏羲陵庙,为伏羲爷无条件尽孝,在殿内每日拜谒,打扫卫生,管理敬事,一天吃一餐饭,也是朝谒者的施舍,自觉饿其肌腹,折磨其筋骨。日日夜夜守在统天殿,或显仁殿内,或者陵墓前,睡在地上。这样做不是一天两天,常常是一两个月,或者一二年,直到达到目的方才离开。

7.“进旗杆”“还旗杆”

无嗣者向人祖爷、人祖奶奶祈求儿子,得了儿子,向神还愿。“旗杆”是支撑门户的男儿。

8.进楼子

“楼子”是祈求者还愿许下的神物,是一个纸札——一个纸造的碑房,其中画有伏羲像。许愿何日送“楼子”,在许愿之日,一定要依诺,方才得到神的护佑。

9.“拴娃娃”“还娃娃”

无嗣者在太昊伏羲陵庙拴得娃娃,在得娃十二年后,要送还一个泥娃娃以表诚信,并祈求祖上保佑娃娃健康成长。

10.送宝

为保佑父母,或是为了保佑平安,诚男信女都要在初一或十五,或二月朝祖会上,为人祖神送金宝、银宝、金山、银山或香塔山。

中国人祖庙民俗活动丰富多彩。俗者,人八口成俗,四面八方的人都这样习惯地流传。人祖是人,又是神。其实,人祖是实。伏羲是真切的中国人祖,是神也是实,伏羲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伏羲是中国的人祖,是中国的“大神”,是用规律引领国人、引领民族、引领中国的大神。群神共聚,对付邪恶,支持正义,保佑子孙生生不息。民俗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实质核心是对人类生命的关注。求神纳福是盼望幸福人生,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更是祈祖如神了。这里是善良人的一颗颗敬畏之心、一颗颗仰望之心。

11.传经

中国人称历史为“经”,其实,历史就是人民。这些“经”是人民创造的,是代代相传的,是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人民群众说的都是平常话,没有“之乎者也”之类,简洁朴实,通俗得连儿童都能听就懂。在中国人祖陵庙,人民群众把祖先传下来的做人做事的天道法则作为民谣,像风一样在民间传播。古昔那些有文化的、没有文化的,哪怕是七八十岁的老太太都能传唱。中国人祖庙里,担经挑是中国的原始巫舞,这些年逾花甲的老太太,在歌舞中熏陶了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美德。这些“经”的内容大致可分为:1,为伏羲、女娲歌功颂德;2,为中国民族英雄歌功颂德;3,劝善劝孝,劝戒劝美;4,歌颂美好的爱情;5。歌颂美好的向往与理想;6,歌颂美好的生活。

在太昊伏羲陵庙,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或者每年农历二月朝祖谒陵会上,在统天殿、显仁殿、伏羲陵前、东西廊房、太极门前、先天门前后、两仪门前后,在女娲观、玉皇观、三仙观、三清观、火神观和岳飞观或者在青松翠柏之门,常常是席地而坐,有的三五人,有的数十人,有的上百人,大家围坐一片,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在太昊伏羲陵庙,听经是一盛事,特别是一些受虐待的老人,经常听着经,泪涕双流,看了无不寄予同情,人们俗叫“传经堂”。在传经堂上,可以看到一人在传经,或说,或念,或唱,或又说又唱,或一人唱一人打竹板,或一人唱一人拉二胡,或念或唱或说,众人听经,或者一人颂上句,一人接下句。

有的还跪在伏羲像或女娲像面前,泪流满面地虔诚颂经。

庙堂经文内容经历代口传心授,儒、释、道三家均将各文化都渗融其中,生动活泼。例如《醒世歌》:

当善人,善人当,人人行善善四方。

做人就要做好人,好人心善身安康。

为人不做亏心事,心里踏实喜洋洋。

别人有错别人改,不把别人过失扬。

五个指头有长短,看人咋能一个样。

别人好了别忌妒,好了一个亮一方。

做啥事来要小心,耐心做事好商量。

为人不要出风头,麝因香重总先亡。

是非自有众人断,何必嚼舌论短长!

吃亏的人能长在,心宽自然保安康。

自己以为高三尺,哪如自认低一丈。

损人利己坑害人,恶有恶报早伤亡。

荣华富贵水包祸,高官厚禄戏一场。

不攀高枝不受罪,自然随缘是正常。

不贪荣华不受贫,谁知地狱对天堂。

日月轮回寒暑往,人人头顶有上苍。

苍天睁眼看得清,好人平安路远长。

太昊伏羲陵庙的“传经”或者“传经堂”,传的是伏羲功德与女娲功德,传的是伏羲天道,不论是何阶层,三教九流都十分爱听,这是教育人、传承中华民族美德的一种形式。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成俗的,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经过考验的,百姓认可的,都是有生命力的;有生命力的,都是与人类愿望吻合的;与人类愿望吻合的,都是人民的,都是以社会为基础的,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然都长青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