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伏羲文化的民族精神

2012-7-26 10:06:02  604

  伏羲是中华各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伏羲文化的人本性、实践性和兼容性,其所体现出的创造和创新精神、奉献和献身精神、进取和团结精神,以及哲学思维和科学走向,使其不仅成为文明初创时期的文明基因,而且数千年来,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河的大动脉,并且今天仍然是民族文化的鲜活血液和内在精神。可以说,伏羲文化对中华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关于伏羲文化的文化精神

  由于伏羲文化历史的悠久性和传承发展的丰富性,我们很难准确地运用概念的形式对其进行表述,事实上也没有必要象科学研究那样加以定义,然而我们却有必要对伏羲文化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精神内涵加以揭示。

  1、以德立身——道德是个体追求目标与社会评价标准

  《三皇本纪》记述伏羲氏“有圣德”,透过这简约的文字我们却能看到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伏羲氏之所以能成为中华民族初创时期的民族领袖和精神领袖,首先在于他的“圣德”。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伏羲“有圣德”的具体表现:在生产上第一个跳入湍急的河水中叉鱼,第一个冲进密林捕猎,第一个试尝草药或食物,第一个把野兽带在身边训养或人工种下粮食种子;在生活上则先人后己,尊敬部落的长者,爱护幼小者,把精细食物让给体弱者,把冷暖适宜的场所让给病难者等等。伏羲氏以“圣德”立身,以“圣德”统领部族,部族各成员及其他部族尊崇其“圣德”,并且顶礼效仿,成为当时最主要的社会形态特征,也成为中华民族初创时期的精神纽带。伏羲作为部族领袖,把“有圣德”从个人修行提升和扩大到一种社会现象,并以一种以“德”为核心的文化现象,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的各个层面。这种“德”的文化现象或文化精神,几千年来以一种超凡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德”于个人就是自我完善,有所作为;“德”于家庭就是长幼有序,亲和快乐;“德”于哲学就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德”于政治就是“德政”、“仁政”的出现和社会成员的各尽其责;“德”于经济就是诚信为本、互惠互利等等。由此可见,“德”的文化精神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是广泛而且深刻的。

  2、以人为本——认知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皇本纪》记述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从伏羲氏“画八卦”的过程看,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看,是以人为本的,即认识宇宙的目的就是为人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指导,同时又十分重视客体,纵观上下、左右、远近万事万物,寻找宇宙和谐发展的规律。从认识世界的方式方法上看,不是主观想象,而是客观的、唯物的和辩证的。伏羲八卦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最早的生产与生活实践的结晶,既反映了自然界物与物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又反映了人与物之间的依存和发展关系;从实践到概括,从具体到抽象,既有高度的思辨性,又有强烈的实践性;既表现出很强的人本精神,又带有浓厚的科学走向性。八卦哲学这种认知宇宙和谐规律,维护和保持和谐、创造和谐、利用和谐的思想,同伏羲文化的道德意识一样,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从《周易》到诸子学说,从中国古代哲学到儒家思想,从百姓生活到治国方略,都能找到对中庸、和睦的肯定,对平和、均衡的运用,对和谐、和平的追求。

  3、力行实践——社会生产与生活发展的动力

  如果说“以德立身”和“以人为本”是伏羲文化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重要特征,那么“力行实践”则是伏羲文化在行为方面的主要标志。中国有句俗语:说得好不如做得好。伏羲氏作为一位思想者和智慧者出现的同时,也以生产者和实践者的行为,引导人们劳动,并进行艰苦的创造和发明。史载伏羲氏“结网罟”发展渔猎畜牧、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制定嫁娶之礼、设“九部”、“六佐”治理社会、作历度定立农时节气、尝百药以治百姓之苦、制琴瑟而创作乐曲等,这些贡献充分说明伏羲氏不仅有着超人的智慧,而且有着身体力行的崇高品格。这种品格,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或者说文化精神,浸渍于中华民族改造自然、改造社会、追求和谐与平衡、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全部过程。如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勤学”、“勤劳”和“勤政”等理念,正是伏羲文化“力行实践”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4、兼容并蓄——民族融合与凝聚的基因

  伏羲时代所开创的思想开放、文明兼容和民族融合的社会发展趋势,使中华民族从单一部族发展到各民族大融合,从一条小龙(蛇图腾)发展成为一条巨龙(龙图腾),数千年来经久不衰,愈来愈强健和壮大,其原因就在于这一文化有着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这种感召力和凝聚力的形成,是由伏羲文化兼容并蓄的特质决定的;或者说兼容并蓄是形成感召力和凝聚力、实现民族大融合的基因。

  二、关于伏羲文化的民族精神

  同其他民族文化一样,随着历史的发展,伏羲文化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演进,但其肇启文明的本源性和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始终没有改变。这种本源性和主体性不完全以原有的文化形态存在,也不完全以某种具体的文化形式存在,而做为一种民族精神,渗透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各个层面,至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种民族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和创新精神

  创造和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和保证。没有创造和创新的民族,不单没有辉煌的历史,而且也没有发展的前途。伏羲时代的创造发明,不但谱写了光耀千古的中华民族的创世纪,而且其创造和创新精神如同基因和激素一样,深深注入了民族的血脉之中。从世界技术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经历了石器时代、陶器和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机器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而伏羲时代可以称之为“彩陶时代”,其后是中国也是世界的“青铜时代”。可见伏羲“彩陶时代”不仅创造了民族的光辉历史,而且也为世界历史增添了耀眼的篇章。因此,创造和创新精神是我们永远需要继承和发扬的民族文化精神,只有始终拥有和保持这种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2、人本和人文精神

  我们回顾一下中国古代历史,并同西方古代历史做一比较就会发现:中国上古是人的创世纪,而西方是“神的创世纪”;中国古代是人本和人文的历史,而西方古代是神本和神学的历史;中国古代是人统治的历史,而西方古代是“神”(宗教)统治的历史。这就要追溯到伏羲时代。伏羲氏作为大哲、大智和大勇的民族领袖和时代伟人,他自己没有把自己封为神,没有假借任何神的名义,而是以个人崇高的品德、超凡的能力、感人的魅力进行社会协调和管理。同时,伏羲部族成员及其他部族也没有把伏羲氏当作神来崇拜,而是作为人来尊崇。这种现象在世界各民族发展史上实属罕见。从世界观的角度讲,这是人本精神的具体表现。这种文化,既把人与自然区分开来,但不搞人与自然的对立;既不把自然神化,也不把人神化,而是在认识人和自然的同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纵观中国历史,虽然也有神话和神学的东西,但作为中国文化的主体文化(如占文化主导性 的儒家文化)却始终保持着强劲的人本和人文精神。

  3、奉献和献身精神

  中华民族文化的人本思想的人包含了个体和整体两个方面,但不像西方文化侧重和张扬个体,而是重视整体的人和整体的利益。由于这种整体性特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整体人的社会责任也就是个体的责任,换言之,个体所要担负的也就是整体的社会责任。从伏羲氏的发明创造到大禹治水、从女娲补天到精卫填海,从儒家倡导的“舍生取义”到各个朝代贤臣良将的鞠躬尽瘁,从对自然科学的探索者们到对社会腐败的革故鼎新者等等,无一不是舍个体而求全整体,舍小家而顾全大家,表现出强烈的奉献精神甚至献身精神。

  4、和睦团结的精神

  从中华民族历史数千年经久不衰的历史可以证明,它是世界上最爱和平、最为追求和保护团结的民族。中华民族之所以稳固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道德作为个人追求目标、价值评定标准、社会教育内容以及执政行为准则等,既是一种积极的精神因素,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要素。第二,个人的整体意识,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产生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尽职尽责的思想与行为。这种意识从社会高层倡导者到普通百姓,从先辈到后辈,从横向到纵向,不断传播和深化,并且不断以“心比心”、“人比人”、“物比物”的方式进行自我反省,最终追求和实现“我爱人人,人人爱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圆满结果。第三,文化的兼容并蓄,求同存异,互补有无,不断壮大和丰富主体文化协调发展。每个时代都有先进文化,而先进文化也就是强势文化。在西方文化的更替过程中,往往是强势文化消灭或取代弱势文化,而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则主要表现为文化融合。从伏羲时代到儒家思想这一中国古代主体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是完全取代或消灭其他文化,往往是在保持自身先进性的同时,广泛吸纳其他文化的精华,丰富和发展自己。中华民族从蛇图腾到龙图腾、中国龙文化的形式和发展,既反映出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大融合特征,也是各民族追求和平、维护团结的历史见证。

 三、关于伏羲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对于伏羲文化精神和伏羲文化民族精神已在前文中进行了论述,这里之所以要进一步阐述两者的关系,是因为伏羲文化留给我们的主要是巨大的精神财富。如果从整体上对文化进行区分,文化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意识形态(或者观念形态)的文化,另一种是物质形态的文化。由于伏羲文化产生历史的久远性和发展演进的多元性,其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已经非常有限,而其文化主要以意识形态遗存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中,表现出其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现在我们来看伏羲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其一,伏羲文化从形成之初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生产与生活需求,代表了广大民众的利益要求,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因此从文化形态上升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

  其二,社会进步和民族的发展需要思想指导和精神支持,而伏羲文化的哲学思维、创造精神、实践精神和奉献精神,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典范,并在文化的发展中成为民族文化精神的基础和动力。

  其三,从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看,中华民族龙旗不倒、人心不散、精神不跨,主要在于有先进的文化和强势的文化做支撑。纵观历史,在中华民族多次危难分裂之时或外族入侵之际,都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发挥作用,或抵御外来文化,或吸纳外来文化,甚至同化外来文化,发展民族文化,维护民族精神。

  其四,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这个大家庭的队伍不断壮大,历史上虽然有过短暂的分裂,但民族大融合始终占主导地位,其原因主要在于民族主体文化的人本性、先进性和兼容性。纵观世界其他宗教国家,同一民族教派林立,观念各异,相互惨杀的现象十分普遍。而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对弱小民族在总体上是以文化吸引、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来实现民族融合的。并且,这种融合是相互的,在传播优势文化的同时,保存弱小民族的文化信仰,吸收其文化精华,因此这种融合具有极为长久的生命力。

  其五,中华民族文化由于历史的久远、形态的丰富和独特、现存文化遗产的丰厚及各民族民俗文化的活跃发展,在世界范围的对外文化交流中大放异彩,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激发了民族感情和民族精神。文化作为一种纽带,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一方面使外国人更加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民族,进而不断开展文化、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另一方面,不断唤起国内人民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激情,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积极的贡献。

  综上所述,伏羲文化不论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还是作为现实的某种表现形态,不论是作为文化现象还是作为民族精神,过去、现在或者说将来都对我们民族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伏羲文化既是历史的,又是现代的;既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又是多民族的;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因此,我必须十分珍视这种精神财富,必须把其继承好、保护好、利用好、发扬好,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