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知识研究与认知“伏羲画卦”的文化现象

2012-7-26 10:18:36  913

  众所周知,十七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提出“二进制”数,是受中国的八卦的启发而有此发现的。近读《伏羲颂》一书其中收录的台湾省一学者的文章,在提到伏羲对人类早期文明的贡献时,也列入了“二进制”数。我对此早有相似看法。特写这篇短文,与从事伏羲研究的学者专家深讨。
  伏羲时期的先民大概只识二进制。因为“二进制”是人类现用各种数制中,最简单的一种数制。那时的先民还没有创造出更多的,更复杂的符号来计数和记事,所以把“--”和“—”两个符号重复使用,并组合成不同的三层或六层,来区分不同事物和记下万物的特性。记述他们对天文、地理和人间的一切认知。所谓二进制,就是逢二进一的一种计数方法,它只需用‘0’和‘1’两个符号,就可以建立起二进制数制。伏羲时代的先民正是用‘--’代表‘0’,用‘—’代表‘1’来画八卦的。
  二进制的底数是2,因而,从右向左每一位二进制的数的加权,分别是2的0次方、2的1次方、2的2次方、2的3次方等等以次类推。也就是从右向左依次为1、2、4、8、16、32、64、128、256这样一直推下去。
  八卦只用了三位二进制数,它们的位权从左到右是4、2、1三位。所以‘乾’的三个阳爻是(111),其位权之和是七(4、2、1之和),‘坤’的三个阴爻是(000),位权之和是零。‘兑’的二阳爻一阴爻是(110),位权之和是六。‘离’的二阳夹一阴爻是(101),位权之和是五。‘震’的一阳爻二阴爻是(100),位权之和是四。‘巽’的一阴爻二阳爻是(011),位权之和是三。‘坎’的二阴爻夹一阳爻是(010),位权之和是二。‘艮’二阴爻一阳爻是(001),位权之和是一。这样八卦本身又是一个八进制。八进制是逢八进一,累计到八就进位,所以‘八’这个数并不出现在八进制中。八进制中,最大的数是七(这和十进制中逢十进一,最大是九是一个道理。)因而,乾、离、巽、艮是七、五、三、一,坤、坎、震、况、兑是零、二、四、六。这与古人的“一乾,二兑,三离,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的解说,正好是倒过来的。
  我们的祖先什么时候创造并运用了“十进制”数,这个问题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伏羲之后的周文王、周公、孔子都是用十进制推演八卦,并用文字记述爻文和卦辞的。同时我也推测和想像到,伏羲时期的先民还没有使用十进制,那时只能是二进制。八进制只是二进制的另一种形态,包括用两个八进制重叠,演变成六十四卦,但其本质都是二进制的。
  从伏羲时期到周文王时期,先民们经历了几个千年,这期间,十进制是怎样创造并取代二进制的,以致人们不再运用二进制并忘记了它。直到十七世纪,要由德国人再去发明一次“二进制”。我觉得这是一个今天研究伏羲文化的人必须回答的课题,应当回复历史本来的面目。
  我要提出的另一个问题,是关于八卦推理的逻辑学问题。伏羲画卦,从八卦演变到六十四卦,用了三百八十四个阳爻与阴爻,去说明万物与时空的变化,这里边用了许多逻辑推理的法则。从古到今,人们都在运用八卦的结果,却少有人去揭示它的内在法则。建议不仿用“布尔逻辑代数”去做些认知八卦推演法则的尝试。布尔代数是对二值变量(阳爻与阴爻,正是一对二值变量)进行逻辑运算的代数。它对被运算的量进行“与”、“或”、“非”等逻辑运算。如果加上时间因素,可通过布尔演算对时序逻辑变量进行运算。布尔代数是形式逻辑的一个分支,是由英国数学家布尔提出的。我们的先民,在伏羲时代肯定已经掌握了“与”、“或”、“非”的逻辑运算,并导入了时序逻辑,否则它不会有预测的功能。用现代知识认知这些问题,是今天研究周易文化的学者们应当开辟的新领域。特别寄希望于一些中青年学者对此能有突破性的研究。
  另外,我还想说点感受,人们对宇宙的形成与发展,研究了一、二百年了,一直没有一个被多数人接受的理论。近些年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宇宙的观测与认识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的理论,为多数学者所认可。粗读这一理论,颇有与八卦对天地万物形成的认识,极为相近的感觉。从而令我对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八卦文化更多一层神秘与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