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发展史与符号书《祝由十三科》的关系

2012-9-15 17:36:25  703

人类有了语言有了文字,语言与文字使人同动物区别开来。

有了文字,人类便可为宇宙万物命名,阐释它的内涵赋于它意义。把人类交流、变化的思想感情固定凝聚于文字,传之久远。有了文字,能使人类有了准确的历史记忆,使思想文化打破时空限制。有了文字,人们之间才可以准确纪念碑里程。

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标志和忠实的记录。

甲骨文是距今叁千年前殷商时的文字,是有相当完备体系的汉字,它记录了“往来无灾”、“今日无雨”、“今日大风”等等。已经与日后的汉语乃至现代书面语言相同了。这就证明了在甲骨文之前,汉字就走过了很长的历史发展路程。

关于黄帝的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就不是无稽之谈了。仓颉(如果真有其人)很可能是将各地、各人创造的记事符号加以整理成为又字的第一人。(并不一定像传说的那样‘生而能文’。)

1983年在河南省舞阳贾湖出土的距今约7000多年前的契刻文字,证实了这一设想,中国的汉字至少距今6000年以前就形成了。

汉字是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法造成的。这六种方法称之为“六书”,其前后次序不可颠倒,因为它恰好记录了汉字发展的历史。

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秦篆的古代汉字时期和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现代汉字时期,金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秦篆是秦丞相李斯整理的小篆,列为标准文字,这是统一文字,这便是“书同文”。后来出现楷书,成为方块汉字的标准体,流传至今。至于‘行、草’是为了书写方便和作为书法艺术而流行的,是楷书的补充。汉字在造字法、书体、结构、数量、音义上都经历了增繁或趋简的过程,汉字发展到今天,其记录、传达汉语的精确有效和学习使用的方便省力的程度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汉字的优点和历史功绩

“汉字是人类目前唯一超越时代、超越方言的文字。汉字音与形的联系没有拼音文字那样密切,悠久的岁月虽然使古今读音有所变化,而字义字形却相对稳定,一个现代人可以凭借汉字与古代的先贤对话。汉字这种超越时代的特长,将古今信息融集于文字,成为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手段。

尽管中国有不同民族的语言,然而中国人凭借汉字,可越过语言的阻碍而交流,一个广东人只要识汉字便可以在哈尔滨通行无阻。一个不懂粤语的北京人,只要粗通汉字,便可在香港、广东生活。中国能保持一个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家,汉字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汉字是信息量最大的文字。

汉字是音、义兼表的语音节符号,这一特性使得每一个汉字都仿佛是一个集成信息块,汉字具有形、音、义三个要素,每个汉字都是形、音、义紧密结合的统一体。

汉字信息量大,还因为它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大多数汉字发展变化的历史,都凝聚着汉民族对一事物认识的流变,汉字中几乎将所有木本植物的名称都加了一个木字旁。草本植物又加上一个“艹”字头这说明先人对植物分类学的认识和水平。从汉字里也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对万事万物分类的认识。所以,用汉字作书面语言,要比用其它语简明得多。

3·汉字有极强的衍生能力和构词能力,一

汉字的语素极为丰富,而且基本上是单音节,于是有了大量的同音语素,为了区别同音语素或同音不同义的语素就得大量的造成字。于是用“六书”为不同语素造出了不同形体的文字,汉字笔画偏旁多,组合形式多,保证了绝大多数汉字都是一字个语素,于是汉字从古到今书面语记录语言的准确性,就达到了极高境界,准确而又妙至无穷地传达出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原来汉字中多单词,后来逐渐演变出复音词。现在复音词已成为现代汉语的主体,汉字这种极强的造词能力,使它有极强的生命力。

4,汉字的笔画少

汉字的笔画只有八种,即“一丨丿丶丨”。但笔画的变体与组合可以千计,而上千计的独体字又可以彼此组合成以万计的合体字,而绝无重复,这种区别性强的特点就形成了易阅读、易辨认的优势。日本学者指出,识别一个汉字的时间为千分之一秒以下。

5、汉字书法是世上独一无二的艺术。

在汉字使用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一种独特线条艺术,这便是汉字书法。汉字书写、印刷可横、可直、可左起、可右始,序列灵活,讲求布局,这些优势是拼音文字所难以达到的。

汉字自然也有缺点,如字数毕竟太多,字形、字义比较复杂等。

6、汉字的前途。

汉字比其它文字易阅读,已经举世公认,这种文字当然适合未来信息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它有稳定的系统性,越超历史特点,又适合长久地保留历史文化。汉字的信息量大,有极强的衍生能力,适应了未来科技发展。科学家断言,第一汉字是单音节语言,比拼音文字更具有保真能力,所以汉字语音信号可以迅速进行频谱分析与处理。第二,汉字的结合逻辑与现代科学逻辑极乎相同,在组字表达科技思想具有无限的表现能力。第三只有415个音节的汉语,虽然比有一万个音节的英语更适合与声控电脑联络,因此科学家称汉字为电脑语言,甚至有科学家说,总有一天,全世界的电脑专家都会把汉字汉语作为必修课,以汉字汉语控制电脑。以上摘自《中国读本》,苏叔阳著、王果改编,中国法制出版社、学习出版社。该书在21页写到:

1981年在湖北宜昌市杨家湾遗址发现刻有抽象符号的陶片,将我国的文明史推前一千年,我们应有六千年文明史。

1983年在河南午阳贾湖又发现了篆刻符号,如果这是甲骨文先驱,距今七千年,因此我们有文字记载的文明至今还可以上推至七千多年前。

1988年,在辽宁阜新发现属于“红山文化”的查还古文化遗址使我们的文化可能上推至八千年前。

以上介绍了汉字的发展与功用,中国的方块字还有一项功用,那就是驱邪治病,写字能治病这一项功能知者少,举一例,小孩夜啼,每天夜哭,可以写在黄纸上曰“天也黄,地也黄,俺家有个夜哭郎,行路君子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

贴在床头或十字路口的树上,这样,这家的小孩就不哭啦。本人给别人多次用此法,也有效验。

在汉字没有形成以前,也有比较简单·而且又不统一的文字,叫“科蚪文”,是上古先民用于观天气、测风雨或驱邪、治病的符号,流传到后来,一部分成为今天的汉字,一部分符号成为“符篆”,成为一个流派。道家的“符篆派”,如《祝由十三科》,为道家宝典。社会上至今还有会此法的人,烧香、画符、驱邪治病,俗叫巫婆、神汉、法官或叫赴坛的人、术士等。据说这样的人能通神、请神为人治病。不理解此法的说这叫巫祝。这本书就叫“祝由科”,传说:学会祝由十三科,治病不用药。而是用符篆,为人治病。传说此书是宋朝时,修理黄河堰时挖出石碑,上有符号,有人认得这是治病文字符号,拓下来成书就是《祝由科》。

《三国演义》写小霸王怒斩于吉,于吉为人治病就用祝由科,孙策不信,把于吉杀了,结果自己下场也不好。还有王韬写的一本《松隐漫录》书里,有一篇叫《饱林娘》讲到《祝由科》、祝氏这本书讲伏羲神农尝百草,为人治病,兴五谷。

淮阳一带传说伏羲观天文、地理、万物、诸身,留下记录,就是先天八卦。神农是琉璃肚子,吃了东西自能看到食物在自己肚子里的位置,自己的肚子是透明的。

伏羲、神农塑像头上都长有肉角,到黄帝塑像头上是没有角的,为什么,因为羲农时代,人人头上有角,寿长,而且善知生死,人人都是预测家,都知先天、头上的角一活动,就什么也不干了知自己到死期了。所以羲农派神仙把人头上的角给割去了,至今人们再也不知先天生死,劳碌终生。而且羲农时,有建木天梯,人人可以上下天,后被抽掉此树,人们再也不会上下天了。人们再也没通天之能力啦。黄帝告于羲农,要立符篆章流传下来为人治病驱邪。这就是《祝由科》今天社会发展了,识字人多啦,见到《祝由十三科》的人认为太玄啦,是巫:神汉、术士的东西,只知此书是治病用的,根本无从下手。有人说此书是广东宸州传到中原的医书,沿海流传唐代罗公远发展一种《祝由》是罗公《祝由》,多在广东、福建一带,书分四部分,题目是《千》、《古》、《江》、《山》,这是后来的。我认为《祝由》一书是伏羲,神农时代流传下来的。羲农时代流传的《祝由》,在中原流传广泛至今,淮阳人还不乏会用《祝由科》的人,本人是淮阳人,祖上就有人会,为淮阳南赵北白、淮阳城内严姓家族等多次治病,本人只略懂一点,也见过淮阳好多人用此法。所以我说巫祝《祝由科》发源地应是在中原淮阳一带。因为伏羲、神农、女娲、老君,这些人都在此生活过,此书也是他们留下来的遗迹。其实祝由也不光是迷信,是道家内丹术气功的范畴,给别人治病属外气发放行为。也一定有科学道理在里边。我们应以科学态度学习此书。什么请神,只要掌握书符方法,不请神,不烧香,也能治一些病。但决不是万能,什么病都治,怎样也赶不上现代卫生院。《祝由》属早期人类没有医药时,抗病、治病的心理疗法,安慰法范围是精神疗法和内丹术气功结合法的法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