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治世之道:让《易经》走进千家万户

2019-3-19 15:16:54  35

微信图片_20190319151720.jpg

中华伏羲文化讲堂

主办单位:

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淮阳研究中心

淮阳伏羲文化研究会

信仰治世之道:让《易经》走进千家万户

--《易经·上经卷·第二十·风地观》

杨复竣

【易经】:风地观(坤下巽上):

【原经】: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

【释意】:观卦,祭祀先净双手,还未敬献酒食,虔诚仰望苍天。

【原经】: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释意】:初六,幼稚仰观,小人没有过错,这是君主的耻辱。

【原经】:六二,窥观,利女贞。

【释意】:六二,窥视观察,暗中正固。

【原经】:六三,观我生,进退。

【释意】:六三,观察自我百姓,可进可退。

【原经】:六四,观国之光,利国宾于王。

【释意】:六四,观察一国的光辉,宜于从政追随国王。

【原经】: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释意】:九五,观察我的生民,君子没有灾咎。

【释意】:上九,继续观察他的人民,君子无灾咎。

【原经】: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微信图片_20190319151725.jpg

【人文易经·上经卷·第二十·信仰治世之道】纲释:

 一个民族的存在,一个民族的生生不息,必须施行教化,通过教化打造民族精神。而要打造民族精神,首当其冲的问题是树立民族信仰。

《易经》第19卦教化育民之道,此第20卦就是风地观,观,是仰观,是仰视,是从下往上看。天下经过教化,社风民俗就会好转,信仰就会统一。《人文易经》第19道讲教化育民之道,第20道就要讲信仰治世之道。树立信仰是一大要事,非同小可。一个民族的信仰,象一个民族大厦的支柱,抽掉了支柱,就没有民族而言,就很容易被异族灭亡。

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必然是一盘散沙,就不可能存在。一个民族没有信仰,就没有思想支柱;没有思想支柱,就没有民族支撑,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民族,必然走向灭亡。一个没有信仰的个体人,没有敬畏,随心所欲,必然身败名裂。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人心不归,如禽兽自私自利,弃民族,抛国家,就会各朝自己怀里搂,天下就会大乱。那将是为民族的悲哀,国家的大难。

树立信仰是教人信仰,风化社风,像风吹大地一样,吹遍天下六合各个角落。即用同一个思想、同一种精神统治人心,归一人的心理,达到共同精神、共同思想、共同心理,以形成威力无比的、独一无二的震慑作用。

伏羲画八卦画出了上天的位置,中国是个信仰天道的国家,中国古有祭天之俗,天帝、上帝、老天爷实指都是上天、天道,北京至今有天坛,在祭祀之前,怀着非常虔诚的心情净心,用清水净手,俯首跪拜,把事前备好的祭品献上供台,敬天致至,诚信致至,以达到“以通神明”的神化层次。

《易经·说卦传》说“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所谓神,并不是鬼神之“神”,说的是宇宙天道规律的“神明”。是以无形存在于有形中,使万物神妙的变化,“阴阳不测谓之神”,阴阳的不断变化就是“神”--必然规律。通了神明,就通了天精、天神、天性、天力、天命,一个人的背后,是天的神明力量,就走上了一条金光大道,无往不胜。

信仰治世,设教者,立的是教化;教化,教之内容融化统一。教化的内容是什么呢?是地道。地道者,地承天命的大统一精神,大地之无私奉献精神,大地之负载万物的包容精神。此三种精神,共构而成设教的纲领。

天道曰阴曰阳,地道曰柔曰刚。天道是地道之滥觞,然而天道曰阳,地道曰阴,信仰治世为地道,属性归阴,说的是意识形态之信仰。表现形式要柔,说的是设教的本身。

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万物负阴抱阳。地上临天,且地奉天,信仰必持信天、通天、通天道,树立天道信仰。这信仰,是天威,天导,天主,天杀,是天性、天理、天心的化身,既为人类的生存功能,又有成人之美的功能,又有杀的震慑力。天子信仰,决定天子生死,所以,替天行道,以惠利天下。

风吹遍万物,草木可生可长,可衰可枯。君主省察四方,观察民情社风,观民设教。信仰教化,激烈如风,如风似化。上有所示,下有所视,化民成俗,中正以观天下。安国治民,莫善于信仰;移风易俗,莫大于教化。

教化之风,是由统治者刮起来的。刮什么风,刮多大的风,刮哪个方向的风?是由君主决定的。所以,信仰治世的主体与重心是君主。

风吹在大地上,躲也躲不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个风,可能是微风,可能是轻风,可能是暴风,甚至暴风能教人刮得睁不开眼,可以把人刮得无影无踪。设教、立化、设教化,不是一派一宗,而是天下,而是大地,而是人民,本身必须这样做。否则,就成了“宗教”。

世界上万物都是一,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一,而且与宇宙比较起来,还是小一。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小规律要服大规律,小一要服从大一。只要有一,就能立;没有一,就立不起来。这是大宇宙规律,是天道。要有这个信仰。信了,仰了,才有信仰,才有威严,才能存在。如果说把一打碎,变得七零八落地搞分裂,不论打什么旗号,就无信仰而言,而且也没有一了,没有统一了。

信仰不可少,不可倒,只有信仰统一的前提下,才能谈得上教化与设教,只有教化与设教,才有信仰。信仰的同归体现了治天下理论,可谓精辟绝伦的治世绝唱,古往今来如此。“信仰治世之道”的六个层次这样排列组合:

微信图片_20190319151728.jpg

【信仰治世之道】一:树立信仰态。

 

天下安,是人心安。天下乱,是人心乱。人心乱,是因为天下没有统一的信仰支柱。没有统一的信仰支柱,是因为天下没有统一规范。要规范人,首先要规范人心。要规范人心,首先要规范人的信仰。天下的危机,最大的危机,是信仰的危机。信仰的危机,首先是没有统一的信仰支柱。

人没有吃的,有了信仰,就言而有信,仁义礼智,堂堂正正,不偷不抢;人若没信仰,足吃够用,也贪得无厌,要背信弃义,口是心非,勾心斗角,杀人越祸,无恶不作。没有信仰,就会发生信仰危机,道德崩溃,正义缺位,导致天下混乱。

信仰虽然是务虚,比起务实,不知要重要多少倍!

家有家长,国有国君。家之乱,在家长;国之乱,在国君。治家在治人,治国在治民。治人在治人心。

民心乱,乱在心不齐。心不齐,乱在私利。庶民不能高瞻远瞩,鼠目寸光,只想个人,不想别人;只想小家,不想国家;表面做人,实质是鬼。

人幼稚无知,蒙昧无识,不知法度,不行法令,为己利生,为私利而存,不择手段可以恣意肆虐。这些全是表象,实质在心,人心叵测,作乱内心,何能不乱?他们仰视高高在上的国君,天高皇帝远,实则只是仰视而已,可也视而不见,可听而不闻。

天下不安宁,人之间相互倾扎,民之乱,这是谁之过?没有信仰,没有教化,是天下混乱的根源。是庶民的过错吗?不能这样说。责任不在下面庶民,责任在上头,

统治天下,没有统一信仰还统治什么?这叫什么天下呢?庶民没有什么过错,这是上 头的耻辱。

微信图片_20190319151732.jpg

【信仰治世之道】二:明察暗访态。

 

树立信仰,设教天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把社情社风弄清楚。要选择中正的大臣,担负起树立天下信仰支柱而观民设教的重任。

旧传统、旧思想、旧习惯、旧势力太顽固了,紧紧死抱着个人与小团体的私利,门关得很紧,根本见不得阳光。

但不是漆黑一团,昏暗中还是有光明的,还有一线门缝,昏昏暗暗,互相遮掩,彼此相护,哪里能看得清楚?哪里能察访得明白?这很难弄清事实真象。

君主阳刚地要治理天下,从门缝里也要看,虽然看不清楚,能看到多少,看多少;能看几分,看几分。这谓之明查。

风地观规律象示,下卦坤是阴性,二位也是阴性。这是说门关得太紧了。正面的调查,难免能够调查清楚;要隐蔽进行,向下暗访。

大张旗鼓,鸣锣开道,由于各式各样的原因,出于各式各样的目的。那些阴暗的东西,或躲或藏,或掩或遮,根本看不到真正的民情,听不见百姓的呼声,往往听到的常是颂歌。特别那些只要政绩、不要事实、不知羞耻的贪官污吏,为了上爬,为了掩盖自己的罪恶,常常以谎言搪突对付。

真正要调查社情社风,就要伏下身来,深入百姓,与百姓打成一片,默无声息地进行。伏首沉下去,坚持长期地、正确地调查,才能把下情吃透。这才能得到第一手真实可靠的资料,才能真正了解天下需要什么,天下人想什么,这样才有可能找制定设教的依据。这个决心与行为来自于国君,相信如风一样,吹融坚冰,吹遍各个角落,把社情访个一清二楚。这是树立天下统一信仰,唯一正确的方式与方法。所以,象辞说:“六二,窥观,利女贞” 

微信图片_20190319151736.jpg

【信仰治世之道】:六三,民生民本态

 通过明察暗访,弄清了社情民风,就要设教。只有设教天下,才能治理天下。百姓是天下之本,要立民为本,这是天下安宁的根本,同时是出发点,也是终极目的。不论树立什么信仰,要进一步树立民族信仰支柱,通过树立信仰,将天下之心牢牢拴在信仰支柱上。

君主的设教,要符合人道,给人以仁,给人以义。有了一仁二义,这是生民的法则,也是设教的法则。如果说设教侵犯了百姓利益,不论如何设教,都要从百姓的利益考虑,使百姓得惠。百姓得益了,才会拥护,这个“教”才能立起来;百姓不得益,百姓就不会响应,那么这个“教”,就无形里立不起来。失仁失义,那使百姓失去自由与民主,将会遭到百姓的反对,这个信仰,百姓就不信了,也就失败了。

设教要教在人心里,自觉立在人心里,在人心里札根;立在民中,自觉立在民中。一旦信仰支柱立起,就会日日夜夜、处处都在心中,用这个信仰支柱是支撑人的行为、语言,就会自觉用信仰支柱来束缚自己。

信仰支柱人人立了,家家立了,那么天下就立了,这个设教也就成功了。设教成功了,百姓就信了,就仰了。

信仰支柱建立了,不需要人监督,像风一样坚冰可融,无孔不入,以上下呼应,将会构成人世间的和谐与统一。

风可进可退,可上可下,可弱可强,设教不是固定不变的,阴阳互相转换,是可变的。要依百姓利益为准则,决定进退,或进或退,或更或改。符合百姓利益的就实行,不符合百姓利益的要修改。这是信仰治世变化的原则。 


【信仰治世之道】四:观国之光态。

 这里讲了一个故事:一个要行天道的国君,察访社情民风,以百姓利益为准绳,设教天下。天下有了统一的信仰,不仅仅是仕人的拥护,万民拥戴,天下出现一片歌舞升平的和谐景象。天子很高兴,把仕人请到了宫殿,举行盛大的观礼,奖赏仕人,亲自接见,仕人好不风光!

高高在上的天子,与一般的士大夫相距甚远。天子为什么视一般的仕为宾客,请上高堂,观光天下?为什么如此厚待下层仕人?

这是因为仕人们遵从了天道,遵从了统一的信仰,遵守了教化与教义,这上下和合的标志,信仰教化树立的威力。天子对他们的奖励,是要天下百姓继续要遵教的激励。

树好信仰与教化的典型,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虽然在心里。其广泛性、全民性、深入程度无法形容。

宣传与导向很重要,有什么样的宣传,就有什么样的导向;有什么样的导向,就有什么样的舆论。有什么样的舆论,就有什么样的后果。舆论工作虽然是务虚,然而实实在在的舆论,比真枪实弹都重要万分。这位天子是非常高明的人,是通天道的人。他懂得,有多大的舆论力量,将会产生多么好的社会效果。


【信仰治世之道】五:国君自省态。

 国君阳刚地高居尊位,是天下的支撑、主体与重心。天下百姓共同景仰君主,举国安宁和谐,这是天下的福祉。

天下五谷丰登,百姓丰衣足食,民风朴实,社会安定。

一国之君,是天下人人的父母。国君安康,天下安康。国君的安康,源自天下的安康。

天下有了这样的大好形势,国君应当如何做呢?

天下之所以有这样的大好形势,是因为信仰的统一,设教的成功。这时候,国君应珍惜与爱护,不应当被天下的大好形势冲昏弄乱了头脑,应当谨慎而行,反省自己,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和谐来自不易,国君要用观察自已来折射天下,不断反省自已,不要偏离天道,信仰不可丢,信仰不可移;没有了信仰,动摇了信仰,天下就会大乱,就会重蹈复辙。天下形势越好,应当越加谨慎。天下的万岁呼声越高,国君应当越加警惕。君主最明智的选择是观察自身而自省。

反思“我生”,通过反省自己,好好明察对待天下百姓如何?民生为本,立民为本,是保证设教的根本。百姓的利益,就是国君的利益,就是天下的利益。人人得到了利益,百姓富了,国家才能强盛。一个贫穷的国度,百姓连衣食都不能保证,设教很少有人听从与追随。国家强盛了,设教才能畅通无阻。不论形势怎样好,天子都不要侵害百姓的利益,侵害百姓利益,是了愚蠢的作为。国君给百姓多少,百姓就拥护国君多少,百姓信仰多少,百姓拥护国君,拥护的是国君给百姓的利益。只有百姓的利益与国君的利益达到极致的程度,才能收到设教最好的效果。

信仰治世是上下阴阳相应,上应下,反过来说,也是下应上,这是彼此相应。所应的一是信仰,二是设教。之所以下能应上,是设教施惠于民的结果,这是共同信仰的支撑。如果说不能施惠于民,那么这个支撑的信仰化零,天下也就没有了。

信仰位于天道上,有阴阳转化的一面,如风好动一般无孔不入。这里提醒设教者,在民众面前,要具有大地的德行,民众之所信仰,是因为利益的一致,倘若失利于民,设教连同信仰必将一齐毁灭。


【信仰治世之道】六:应变适变态。

 天下没有不变的东西,不变是与变相对而言。这是《易经》最伟大的精萃。《周濂溪太极图说》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阴变阳合,而水火木金土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这是万物的造化枢机。

所居位置之高,德之望重,被天下仰观。然而,道不变,时间在变,环境在变,面对新形势、新事物、新问题、新矛盾,还是要观察自心,顺应天道,认真观察民情,好好地调查研究,应变适变,思想不要僵化,不要固执不变,不要满足于过去的成功,不可偏狭,不要自满,戒慎戒惧,要更新理念,依天下发展大势,依民众的要求,调整应当调整的东西,这样才符合规律,符合百姓的利益。个体人有信仰,可以通天,天佑道佑,平安生生;家庭有信仰,可以通道,一通百通,家旺财旺;民族有信仰,家和族合,人人相爱,民族统一;国家有仰,文化统一,治道统一,疆域统一,天下统一,民富国强。这样,只有这样,百姓才全拥护,才保合大全,生生不息而无咎,反之就要被规律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