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伏羲祭 四 中华始祖太昊伏羲疏源探正

2019-3-19 15:28:38  61

                                         21世纪伏羲祭   

   第七节  先秦时期太皞与虙戲的信仰、王都与祭祀陵庙比较

我们在上述的第三节与第四节中,分开谈了先秦时期关于太皞与伏羲的文献记载,寻找中国始祖的定位。不论是以太皞为首的古史帝王世系,还是以伏羲为首的古史帝王世系,都把燧人氏作为中国历史的远祖。燧人氏太遥远了,距20万年的北京山顶洞人,可能是燧人氏后裔,古史传说燧人氏教人用火,火于人类太重要了,一用来取暖,二可烤熟食物,关系人类的生命与生活。火有二分,一曰自然火,来自雷电燃烧森林余尽之火,人类保存、始用自然之火;二曰人工制火,古人发明了用两个干木棒磨擦生火,但干木棒容易潮湿不易保存;后来发明了用两块石头摩擦生火,这样的石头叫燧石,这个发明人工制火的人,就是燧人氏。燧石俗叫“火鎌子”,直到1949年建国以后,民间仍然在使用,那时火柴使用不久,叫“洋火”。燧人氏超越自然物,解决了保存火种的大问题,世世代代中国不忘他。但燧人氏处于人类的野蛮时代,未进入文明时代。

中国建史指中国文明史,周代第一次建史的“五经”,以尧记;第二次孔子建史以伏羲记,第三次汉代建史以太昊伏羲记,都没有从燧人氏记,这是因为关系国家文明之始的大问题。

 

一  太皞与伏羲的“王都”比较

 

我们比较先秦时期的太昊与伏羲的古史帝王世系中,二者都位于燧人氏之后、神农与黄帝之前,二者排列位置相同,处于同一历史时期,这是先秦文献记载的一致结论。太皞、伏羲在中国历史上地位如此显赫,先秦时期的文献资料是可靠的,所言太皞、伏羲王业昊昊,各做了几件大事呢?

首先说孔子在《易经系辞下》中记载伏羲三件事:

第一件是“始作八卦”“通神明之德”;

第二件是“作结绳而网罟,以佃以渔”;

第三件始建都,“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王天下”就是统一天下部落万邦,必有天下王的统治之所,它就是“都”。但孔子没有记载伏羲“都”在哪里的确址。

再说《左传》记载了太皞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肇创中国龙,“太皞以龙纪”。第二件是王天下,始建都,“陈,太皞之虚也”。虚,同墟,同都,言陈是太皞之“都”,是天下政治、文化中心,说“陈”是太皞王天下的大同氏族公社的确址。

二者都位于燧人氏之后、神农与黄帝之前,二者排列位置相同,处于同一历史时期,同为“天下王”,同皆建“都”,“三同”者说明,一个时空不可能有“二王”“二都”,二者是一者,是同一个。

 

二 太皞与伏羲的信仰比较

 

信仰关系到人类对宇宙与人生命源头的认识,是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精神通道,它主宰了人类的精神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全部,西方人称“图腾”,中国人称“崇拜”。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什么样的民族;有什么信仰,就有什么样的民族未来。信仰是辩别氏族的标志,同时也是归一氏族人心的治世众妙之门。

首先说太皞的崇拜:《左传》记载“太皞以龙纪”“龙师而龙名”,历史记载得清清楚楚,太皞是龙崇拜,这是一。

其二,“皞”“昊”相通相假,太昊族又有太阳崇拜。百年考古出现的距今6500年-4300年的大汶口文化“昊”符号,这是史界与古界公认东夷太昊族代表符号之族徵,在距今9000年-7800年的裴李岗文化中,也出土了类似的“昊”符号,中原是太昊族由东向西发展的广大地域。故裴李岗文化的得主应当是太昊。

其三,太昊族还有有鸟(凤)崇拜。中国神话中“太阳金鸟”的传说,《左传》记载与太昊后裔少昊鸟(凤凰)崇拜,少昊在后,太昊在前,部族后裔的崇拜是部族原始崇拜的延续,证明了太昊的鸟崇拜。

先秦时期记载的太昊“龙”与“鸟”(凤凰)的部族崇拜,是中华民族崇拜的源渊,是中国“龙凤文化”的渊源。

再说伏羲的崇拜:先秦文献没有龙崇拜的记载,但百年考古中却发现了太昊与伏羲是“一个人”的关系,说明伏羲有龙的崇拜。

在距今9000年-7800年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中,也出土了类似的大汶口文化的“昊”符号,说明了这一区域是太昊族活动区域西迁扩大的结果,这是一。

其二,同时裴李岗文化遗址中,1986年至1987年,这里先后出土了20多支骨笛。笛孔大多数为7孔,可吹出七种音节,七数是伏羲八卦乾天7数的映真。

在20多处古墓葬中,还出土了占卜用的龟壳与石籽,没有伏羲,没有占卜;有了占卜,就有伏羲,就有伏羲族;占卜的存在,就是伏羲族的存在。太昊若不是伏羲,在不是伏羲的太昊区域,怎么可能出现占卜的龟壳与石籽?

微信图片_20190319153131.jpg

在同一地区的河南濮阳西水坡又出土了距今6500年的蚌壳龙,这也是伏羲族存在与龙崇拜的确证。

微信图片_20190319153151.jpg

中国历史是一个连续的大系统完整的历史,中国是一个国家文明从未中断的国家,汉代2000多年前伏羲女娲交尾像是龙尾比比皆是,晋代始记载伏羲是“龙身”“蛇躯”,后世伏羲文字与龙图体是伏羲龙崇拜的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称龙为大龙,称蛇为小龙,大小龙别。

太昊与伏羲二者都是龙的图腾崇拜,有相同、统一的信仰崇拜,这是辩别二者统一的核心、关键问题。解决了这个核心、关键问题,一通通百通,一决解百疑,一定百皆定。

 

三 太皞与伏羲祭祀的“陵”“庙”追踪比较

 

比较研究太昊的陵与伏羲的陵、太昊的庙与伏羲的庙,来研究太昊与伏羲是不是一个人、一个古帝王。

《左传僖公十五年》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亡国去史,亡族去祖,这是社会定律。

祖先是一个民族与民族存在的标志,中国文化从不数典忘祖,先人殁了,祭父亲,祭爷爷,祭太爷,祭祖爷,祭民族始祖,于后人曰“后继青烟”,于前人曰“青烟不断”,于民族曰“生生不息”。

祭奠始祖,不忘生命来源,是人之本。人的生命来自父母,民族的生命来于始祖,这是人伦大法,也是治世大则。是祖则祭,非祖不祭;人必祭父母,民族必祭始祖,否则人将不人,族将不族。

“庙”古意曰“祖”,故庙曰庙堂。庙堂谓上,谓尊,谓天,人死了父母,至今中国人曰“天塌了”。于中国文化,国人世世代代厚祀祖先,这是人伦道德,曰孝道,曰治世,其不受改朝换代的制约,只要这个氏族、民族存在,就有祖--庙的祭祀而流传,所以直到1949年之前中国文化族族、姓姓有祠堂,这是治世的重要社会组织,曰“家法”“族法”,是“个体人、家庭、民族、国家”家国一体的中国文化。。

庙,百年考古可知始于商朝,2017年9月,在安阳殷墟商王武丁夫人妇好墓前,出土了庙基的柱础,在墓前建筑,供死者如有生时享受始建庙。所以庙--墓相连,是以墓建庙。有坟墓则有庙。汉以后,公庭腐败,筑建生祠,庙扩大化了。

坟,历史悠久,在距今9000年-7800年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与距今8000年有大地湾文化遗址中,已发现了古墓葬。古时中原即中国,裴李岗文化是新石器文化最早的文化,是伏羲时代文化的反映,伏羲八卦可知,伏羲对宇宙自然的认识,已经认识了人同时生活在阴阳两个世界的同一个空间,认识了人的灵魂存在,所以人死后筑坟以葬,灵魂升天,人体入土,因之,墓葬之坟是伏羲时代文化的结果与留存,一直在中国历史长河里流传。

中国文字商殷甲骨文、周金文成熟,可记史了,中国历史建于周代,即“五经”,《周易》始出世。显然《周易》是伏羲八卦伏羲易、夏朝《连山易》、商代《归藏易》流传的总括。如果说,周代是中国文明的一次高峰。周建于公元前1046年,距今3000年,那么在周朝文明的5000年前,中国史前有一次文明出现,它就是伏羲时代的史前文明。

周朝诞生了周礼,正是由于周礼的存在治世,周是中国历史上长达800 年历史与文化最灿烂的奴隶制王朝,给中国留下了取之不尽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史上史无前例的个例。阶级社会,等级森严,“生”“死”是人生两件大事。统治者生前高高在上,死后也要高人一等,对人死存在的坟也有不同的称名。周礼称古帝王与天子的坟墓曰“陵” ,圣人的坟墓称“林”,诸侯的坟墓称“冢”,百姓的墓称“坟”。换句话说,周礼陵--林--冢--坟,“陵”的称名始于周。坟,是伏羲氏族公社时代天下人人平等的远古遗风,伏羲的坟同天下人人一样,也平等同称“坟”,今民间仍称“人祖坟”。弄清了“陵”的慨念产,来认识太昊陵就容易了。

春秋末年,孔子周游列国,来陈国见陈涽公,《孔子家语》记载:“孔子自卫适陈,陈侯起陵阳之台。”也说到“陵”,即指太皞陵,说明在周朝时已有太昊陵存在。

裴李岗文化与大地湾文化都说明的坟墓的存在。太昊是人,人也要死,死后也要葬而成坟,有千古相传的“太昊陵”。“太昊陵”不称“伏羲陵”。“庙”是后人以祖所成坟周时称“陵”筑庙,有何人之坟之陵是常理,既是太昊的坟墓、太昊的庙,名“太昊陵”“太昊庙”。淮阳至今称伏羲陵名太昊陵,其庙午朝门匾额千古是“太昊陵”三个大字。

“太昊陵”“太昊庙”所祭的祖先应当是太昊,但此庙主体建筑统天殿的庙主却是手托八卦、千古厚享的伏羲。

伏羲故都淮阳有“太昊陵”,庙主是伏羲。伏羲故里天水有伏羲庙,伏羲享祀之殿曰“太昊宫”,而不称“伏羲宫”,伏羲庙怎么有“太昊宫”,厚祀的也是手托八卦的伏羲。

天有一日,人有一王,庙有一主,国有一君。同一个庙,称名与庙主不一而名不符实,其中必有因由。伏羲故都与伏羲故里史实与民间的庙传,若太昊与伏羲不是一个人,若太昊与伏羲不是一个氏族整体,若太昊与伏羲不是一个部族系统,岂能太昊与伏羲能在一个祖庙里庙享受祀?这是中国文化决不可能存在的。若是怪异现象,不是一个人,不是同一个民族始祖,违背中国历史,违背民族信仰,必受到世代圣贤的摒弃,而且世世代代龙的传人也不可能认可、认同尊为中华民族始祖,而千秋万代朝谒贡拜。

“太昊陵”称,与《周逸书》这本周朝的诰誓号令,所称的“其帝太皞”相吻合,太昊谓“帝”是“上帝”,是“宇宙上帝”。宇宙上帝看不见、摸不着,虚无飘渺,高远在天。“陵”是葬制,葬的是人,显然不是宇宙上帝,而是“人世间上帝”。太昊是人,不是神,是人世间帝王;是人则葬,则有坟墓之陵。从这里我们可知,直到周朝,显赫的宇宙上帝,只言太昊,不言伏羲,太昊实是伏羲。

全国200多处伏羲女娲文化遗址,用“太昊”命名的只有伏羲故都淮阳“太昊陵”,与伏羲故里天水“太昊宫”,其它无有用“太昊”命名的。这里说明了一个重大问题:“太昊陵”及“太昊宫”的存在与命名是古老的存在与命名。所以称伏羲故都太昊陵为“中国第一陵”“天下第一陵(伏羲时代没有国家称‘天下’”;所以称天水伏羲庙太昊宫“中国第一宫”“天下第一宫”。

《周逸书》所载“其帝太皞”,影响中国历史,影响后世。管子所言的“宓戏”、孔子所言的“庖牺氏”、庄子所言的“伏羲”等,与《左传》、《山海经》所言的“太皞”,古史传说是一代接一代、一世接一世的口传心授,古人没有人说伏羲与太皞是一个人,是同是一个中国开天辟地“百王先”,也没人说太昊就画八卦,这样流传到周朝,直到春秋战国时期。

“述而不作”,谬误比空白更可怕,古人怕殆误后人,仍沿袭口史,分别用“伏羲”“太皞”记载,伏羲是伏羲,太皞是太皞。八卦是涉用到中国文化的一个根本大问题,但是直到周朝,文献上没有人画八卦。

这里涉及到中国始祖“伏羲”“太皞”这个非常严肃的、关国系族的大问题,然而,仍没有人确证二者是同一个人。历史留下了一个这个千古历史大谜。

周奴隶制世朝建于公元前1046年,共传30代37王,亡于公元前256年,战国仍属衰周,在先秦文献资料中,姓与氏、名与号是两码事,依周礼,有着严格界限礼序规定,只有贵族有姓,百姓(奴隶)只有名,连姓也没有,对待古帝王的名号当然不是空穴来风的命名,而《世本》中所说的“太昊伏羲氏”则显然是个例了。《世本》是战国时期赵国史官所撰的史书,其价值与权威性远远高于一般诸子典籍,称“太昊伏羲氏”当然率有所本,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太昊”作了“伏羲”的号而“太昊伏羲氏”吗?

关于伏羲生地、何姓氏,先秦时期文献资料没有一本记载,老子没有言,孔子没有讲,司马迁没有说,屈原的“天问”没有问。三国归晋之后,距伏羲时代至少有6000年,6000以后的晋人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说“庖羲生于成纪”,此说何来何据?只有《左传》说“陈(宛丘,今河南淮阳),太皞之虚也”。虚,都也,活动区域也,在下的都地,太皞葬的葬处太昊陵。至今古成纪有雷泽、风谷、卦台山等许多伏羲文化遗址,古属东夷区域山东有雷泽、伏羲陵等,淮阳有太昊陵、宛丘、画卦台等,反映了什么?给后世研究太昊、伏羲在大空间,划了很多问号。

 

第八节  中国上帝信仰与上帝信仰的崩溃

 

一  宇宙上帝与人世间上帝

 

虙戱(伏羲)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发明网罟,网罟今天看来司空见惯,对于野蛮未开的旧石器时代来说,却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人类二三百万年用石块、木棒为工具,伏羲超自然麻破抽丝仿蜘蛛而结网,天上可捉飞鸟,地上可擒野兽,水里可捕游鱼。网罟解放了古人生产力,解决了天下饥饿大劫难,惠利天下,推动了历史前进,产生了一系列的网罟效应,豢养“六畜”、部落村定居、家庭产生等变革,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巨大变化,改变了一个时代,人类由旧石器时代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常人不能作、伏羲创造了,常人不能奉献、伏羲奉献天下,伏羲德配天地,王天下。天下乱婚、群婚、杂婚、战乱,人心不一,天下乱世。伏羲寻找天下治法,“始作八卦”,伏羲发现了宇宙天的阴阳两个密码,发现了天道,发现了天道就是人道,天上有什么,人间有什么。伏羲知天知地知人,通天、通地、通人,以卦治天下。卦就是天道、天律、天则、天法,可应用于社会,也是人道、人律、人则、人法,让卦与人沟通,换句话说,让天与人沟通。

天无际,天巍巍,天有风雷雨电,天生万物,天生人,人类生存追求的“食”与“性”与“生”三条。第一食物植物。植物是天生地长,源于天,凡有人存在的方都有植物;凡有植物的地方,就有人类生存的条件,那里会出没野兽,也可供人类食用时,通过食物的寻觅,人的生命在于运动。第二是性。性源于天,没有天性,没有人性,人性是天赐;没有天地,没有男女;没有男女交合,没有人性;人性是自然,人性源于天性。“食”与“性”全由上天主宰,人的生命由上天裁决。第三是生,人的生与死,天叫人生人就生,天叫人死活不成,人生命还是管着。古人畏惧风雷雨电,畏惧日月,认为宇宙有一个当家人,他就是高在天上的巨神上帝。伏羲发明网罟、画八卦,通天通上帝,替天行道,王天下,天下人把伏羲视为“人世间上帝”。天帝,上帝在天上,看不见确感得到其风其雷其雨其电,称之谓“神”,其大是天,其神曰帝,曰天帝,曰上帝,而信而仰曰信仰;伏羲,氏族、部落、部族、天下祖先,始祖,人王,生命之本,远逝,生前通天,死后通人,曰祖曰人曰神,灵魂在天,亦仍称谓“上帝”,而信而仰曰信仰。

伏羲如何通天?如何与上帝沟通?人与天联结的“桥梁”就是祭祀,祭祖曰祭,祭天曰祀。祀天,就是问天意,得天意。人在天下,天尊在上,人非常渺小,要惧谨虔诚,以听天命。因此祀天是异常肃穆庄严的仪式。

人语与神语不通,人像与神像相异,上帝在天上,距人太遥远,但人在做,天在看。天不语而言,无声胜有声;天不视而见,不听而知。天靠的是电光,天用是雷波,天唤的是风传。天有道,道曰天道,天道知人道。天有心,曰天心;天心知人心。天有理,曰天理;天理知人理。天垂象,曰天象;天象知人象。天有声,曰天声;天声知人声。天有言,曰天言,天言知人言。天有动,曰天动,天动知人动。天有静,曰天静;天静知人静。天生万物,曰大;万物曰小,大主小。天生人,天爱人,天从不骗人。天主宰天下,称上帝;上帝主宰万物生死。人源天,曰天人;人敬天,人不可欺天。故无象胜有象,无言胜有言,无声胜有声,不见胜有见。天下人人都在天底下,人心想什么,做什么,上帝都看着呢,都听着呢。上天回答人类的咨询,就是垂天象。垂象者,就是依伏羲八卦成卦;成卦者,曰占卜。

占卜者,就是计算,算法分二,一者曰蓍占,用50根灵草蓍草,依蓍草数动变成卦成象,曰蓍卜;二者名龟卜,用灼烧灵龟盖,所垂龟纹龟象,成卦算卦,曰龟卜。

祀上帝是部族酋长或天下王敬天的大事,是圣洁而虔诚的,为部族、为天下为公,问战争,问农事,问利害,问凶吉,以求天佑,不得有半点私心。否则,上天不佑,天怒天遣,遇事必败。

占卜同样是部族酋长或天下王的事,同样是圣洁虔诚的,以卜筮垂象成卦,以知天意,明成败,定凶吉。这就是听命上帝、顺从天道天意,以人心通天心,通天而作,占卜与祀天同样不得有半点私心,否则,上天不佑,必遭天遣,遇事必败。

中国有句俗话说,“我算你算他算不如天算,我知你知他知不如天知”,说的就是占卜。算,就是占卜之算问;知,就是知天意。占卜是天意自然的裁决,所以顺天利人。凡是顺天利人都是全真,不是欺世骗人,而是惠利天下,这样才能经过时间考验,才能经过历史考验,才能经过改朝换代考验,才能世世代代流传。所以三皇五帝个个都是世代的“大巫”,即大“知识分子”(后世占卜者成为史官)。伏羲氏殁,伏羲发现了阴阳,即人同时生活在阴阳平行存在的两个世界里,伏羲灵魂仍在,伏羲仍是“人世间上帝”受后裔祭祀,伏羲的王业昊昊如天,世代受惠,仍世代祭祀这位“人世间上帝”--“昊天上帝”。

从伏羲到商代至少相距5000年①,五千年于只能短暂人生的人不说是一个遥远的历史长河,一卦三爻天地人合一中国源头文化仍在流传,这就是今人所言的《连山易》与商殷《归藏易》,占卜仍在流传,所以百年来所发现的殷商甲骨文几乎全是卜筮的卜辞纪录,这些卜辞记录是商殷王朝整个人类精神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全部。

在远古时代,宇宙上帝、祀上帝与祀天是人类的社会生活的第一需要,没有如此,无法想象远古先民在残酷的大自然面前如何能生存下来。他们正是在祭祀过程中由卜筮结果,而知而行,使精神得到充实,安身立命,天命与人命一统而治而存,而统一天下。名可名,非常名,太皞与虙戲(伏羲)的命名源于祭祀,先民行为导向受卜筮支配,世代集中关注的是祭祀,通过祭祀以得到上帝的天意与对人间万事的裁决。“上帝”这个称谓,哪里是今人所称的“封建迷信”,它是人类对宇宙世界认识与精神生活、社会生活的总和。天有一日,中国一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多少人与事都被历史风尘淹没了,因惠利世代与伏羲的名字却仍然流传,伏羲时代的“五方之民”--东方青龙氏、西方白龙氏、南方赤龙氏、北方黑龙氏与中央黄龙氏,世易时移5000多年过去,大同社会消失,奴隶社会已至,已变成中国(中原)、东夷、西戎、南蛮与北狄,今已非古,战争与种族的原因,有的只尊近祖,忘却远祖中国始祖伏羲是常,如《周礼》的“五世而终”,我、父、爷是三世,五世以上就不祀了。这大慨是《周易》卦爻辞不见伏羲的缘故?治世是信仰治世,治世需要上帝,“上帝”依在,但其内涵远非三皇五帝时代了。

在中国历史上,从伏羲始的“天下”,到“古中国”,至夏商周时,中国是个信仰上帝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个信仰上帝的民族。在《诗经》《尚书》先秦的文献中有大量“上帝”的记载就是历史中国信仰上帝的证据。上天拟人化为上帝,这是自然之作,这是历史之为,不是哪一个人,不是哪一个圣人所兴。这不是哪一个民族是这样,天下人都是这样,东方有上帝,西方亦有上帝。上帝反映了人类思想史的源头,也映真了中国思想史的滥觞。

 

二  夏商周三代的上帝信仰

 

夏代没有文字,后世对夏史记载,在夏朝,夏王有13王,其中有帝杼、帝槐、帝芒等9王称帝,在商王朝25王中只有最后两王帝乙、帝辛称“帝”。不论称“帝”,不论称“王”,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上帝。

夏、商、周三代信仰上帝。如《诗经·大雅·皇矣》载:“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⑩《诗经》 中有13首美丽的古诗写到了上帝。《易经》 中有2处写到了上帝。《周书》 中有16处写到了上帝。《周礼》 中有9处写到了上帝。《尚书》 中有7处写到了上帝。

从甲骨文可知,商殷是个信仰上帝的 一代王朝,如:

1、《殷墟文字乙编123,1》:“今二月帝不令雨。”

2、《殷墟文字乙编2452,3094》:“羽其卯帝其令风。”

3、《殷墟文字前编3245,4》:“我其已宾,乍帝降若。”

4、《殷墟文字乙编48611》:“帝其乍王祸。”

上述四例的“帝”字,均指宇宙自然天“上帝”。

5、《殷墟文字乙编5786》:帝若王。

这里第5例,则清楚地解读了中国上帝,民时也说明了中国上帝与西方上帝专指“天神”的区别,中国“上帝”既指宇宙自然天上帝,中国“人王”“始祖”亦称“上帝”。所以中国三皇五帝都是一代代的“人世间上帝”。

甲骨文记载的“帝” ()很多,从“帝()看,好像由几根木头搭建的祭台,对上帝的祭祀曰“帝”,或称“禘祭”。甲骨文中的“帝”字帝义,在卜辞中所指显然指上帝。殷商甲骨文记载的卜辞,说明了中国历史直至殷商王朝,古人仍然是上帝信仰。

再看看周朝继商殷也是一个信仰上帝的一代王朝,我们看一看《逸周书·卷五》中周武王伐纣的《汤誓》说什么,透露了周王朝的信仰,最为典型。其曰:

王若曰:“告尔伊旧何父□□□□几耿肃执,乃殷之旧官人序文□□□□,及太史比、小史昔,及百官里居献民□□□来尹师之敬诸戒疾听朕言,用胥生蠲尹王曰:嗟尔众,予言,若敢顾天命,予来致上帝之威命,明罚。今惟新诰命尔,敬诸朕话言,自一言至于十话,言其惟明命尔。王曰:在昔在昔后稷,惟上帝之言,克播百谷,登禹之绩,凡在天下之庶民,罔不维后稷之元谷用蒸享。在商先誓王明祀上帝□□□□亦维我后稷之元谷用告和用胥饮食。肆商先誓,王维厥故,斯用显我西土。今在商纣,昏忧天下,弗显上帝,昏虐百姓,奉天之命,上帝弗显,乃命朕文考,曰殪商之多罪。纣肆予小在发弗敢往天命,朕考胥翕稷政,肆上帝曰:必伐之。予惟甲子,克致天之大罚□帝之来革纣之□。予亦无敢违大命,敬诸。昔在我西土,我其有言,胥告商之百无罪。其维一夫。予既殛纣,承天命,予亦来休命,尔百姓里居君子,其周即命□□□□□□□□□□□□□□□□□□□□□□□□□□□□□尔冢邦君无敢其有不告见互我有周,其比冢邦君,我无攸爱。上帝曰:必伐之。今予惟明告尔,予其往追□纣遂走秦集之于上帝。天王其有命尔百姓献民其有缀艿。夫自敬其有斯天命,不令尔百姓无告。西土疾勤,其斯有何重天维用重勤,兴起我,罪勤我。无克乃一心。尔多子其人,自敬之类天,永休于我西土,尔百姓其亦有安处在彼。宜在天命□及恻乱。予保奭其介,有斯勿用天命。若朕厣,在周曰:商百姓无罪,朕命在周,其乃先作我肆罪疾,予惟以先王之道御复正尔百姓,越则非朕负乱。惟尔在我王曰:百姓,我闻古商先誓王,成汤克辟上帝,保生商民,克用三德,疑商民,弗怀用辟厥辟。今纣弃成汤之典,肆上帝命我小国曰:革商国,肆予明命汝百姓。其斯弗用朕命,其斯尔冢邦君,商庶百姓,予则□刘灭之。王曰:靃予天命,维既咸汝克承天休于我有周,斯小国于有命不易,昔我盟津,帝休辨商其有何国命,予小子肆我殷戎,亦辨百度□□美左右予。予肆刘殷之命。今予维笃滪尔,予史、太史违我,黡视尔靖疑,胥敬,请其斯一话,敢逸僭予,则上帝之明命,予尔拜,拜□百姓,越尔庶义、庶刑,予维及西土,我乃其来,即刑乃,敬之哉!庶听朕言,罔胥告。

  中国历史直到周王朝信仰上帝不移,周武王伐纣短短的《汤誓》中,其中22处提到“上帝”“天命”,周灭商是替上帝行天道,执行上帝威严的命令,并对殷纣王昭示惩罚,所以周武王不敢违背“天命——革了纣王的命,推翻了商朝。建周如此,治周亦如此,周是一个以上帝设教,“神教治世”的王朝。

《逸周书·卷六》记载:“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孟夏之月,日在毕,昏翼中,旦婺女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中央土黄,其日戊己,其帝黄帝,其神后土”“孟秋之月,日在翼,昏斗中,旦毕中,其日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③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是中国上古祖先大祖谱,太皞是中国始祖,其以降各代祖先依次排之,太皞是中国祖先之首,也是“人世间上帝”代表。《礼记·曲礼》说:“措之庙,立之主曰帝。”,郑注:“同之天神”。说的是天神称“帝”,祖先同天神一样也称之为“帝”。这些“人间上帝”可以与天上的上帝通话,自古以来这些“人王”垄断了上帝崇拜祭祀权,只准他们拜上帝。

古中国在先秦时期是个“上帝信仰”的漫长时期,“其帝太皞”,其龙飞天,有六龙,宇宙→苍天→上帝→龙→太皞(太昊)→天--祖--人构成一个巨大的“上帝信仰系统”,其大是天,尊曰上帝,而信而仰曰信仰;主宰天下,以其为道,以其为命,以其为生,以其为存,以其为治。皞其至上,昊其至大,昊其至高,昊其至尊、昊其至刚,昊其至强,昊其至明,无可比拟。上帝信仰决定了上古时代社会意识形态,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历史记忆,这是认识中国上古史的基础,来不得半点含糊,打开未打开的历史画卷,才能认识中国上古史。“上帝信仰”是民族信仰,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左传》记载“太皞以龙纪”“龙师而龙名” ⑤,龙纪者,龙在天上,龙兴云播雨,龙称之谓“神物”之“神”,而信而仰曰信仰,在《周易》乾卦卦辞中,以乾卦天以天道喻龙喻上帝;反映了宇宙自然天--“昊天上帝”--其帝太皞--伏羲的内在联系,其实是一个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化大系统整体,不能分割。

 

三  周末上帝信仰的崩溃

 

历史的前进不是人的意志,三皇五帝氏族公社不会永驻,从夏朝500年至商朝500年、王朝800年也不会永驻,如日升日落,物极必反,革故鼎新,奴隶社会向新的社会型制转型,迎接朝阳,走向未来。

公元前771年周敬王东迁洛阳之后,始称东周后,“礼崩乐坏”,始周衰,郑国率先产与周天子平坐,周所封170多国如秋风扫叶,先后纷纷灭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还存在12大诸侯国,到了战国时期还剩下7大诸侯国。这时,天下诸侯混战,白骨遍野,战争不断,贵族变成平民,奴隶连生命也没保障,春秋战国混战长达500年之久。天下惊呼,伟大的上帝啊,天下祭祀你,信仰你,崇拜你,为什么天下战争不断,无有宁日,如此祸害苍生?“其帝太皞”哪里去了,上帝啊,你到哪里去了,你为什么不保佑我们?天下如此遭劫,我们还信仰上帝做什么?,人哪里知道,这是天意,这是历史的脚步。

天变地变人亦变,天新地新社会新。天下新,旧变了;社会新,旧变了;人亦新,人心亦变了。于是,从伏羲起,天下延续长达5000年的“上帝信仰”(5,是最大的生数,像人之五指),伴着“其帝太皞”的消失,在历史的挽歌中崩溃了。

 

注①:依《左传》“太昊以龙纪”的记载,是龙的崇拜。百年考古说明,辽宁查海摆石龙的断代距今8000年;中原裴李岗文化中出土了占卜用的龟壳与石籽;伏羲故里大地湾一期文化距今8000年,那么太昊伏羲距今至少8000年。周朝始建于公元前1046年,距今约3000年,故说周距伏羲5000年。②《逸周书·卷五·汤誓》。③《逸周书·卷六·月令》。